2015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考纲考点

2015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考纲考点变动情况说明一、2015年安徽中考思品考纲考点变化2015年安徽中考思品考纲仍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要求制定,没有采用2011年版的新课标,所以变...
2015年安徽中考思想品德考纲考点变动情况说明
一、2015年安徽中考思品考纲考点变化
2015年安徽中考思品考纲仍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要求制定,没有采用2011年版的新课标,所以变化不大。 2014年共有91个考点,2015年新增2个,共93个考点;另外有19个考点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水平上进行了调整。21教育网
模块 主题 考点 考  试 内  容 考试水平
A B C
一、
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9 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2015调整】   
二.自尊自强 12 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2015调整】   
三·学法用法 21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2015调整B-C】   
24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中涉及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2015调整C-B】   
 
模块 主题 考点 考  试 内  容 考试水平
A B C
二、
我与他人的关系
四·交往与沟通 25 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调适“逆反”心理。【2015调整】   
五·交往的品德 34 知道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2015调整】   
36 学会换位思考,关心和尊重他人,(能够)做到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2015调整】   
39 (分析)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2015调整】   
六·权利与义务
 
 
42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2015新增】   
43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2015调整】   
44 (分析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2015调整】   
46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生命健康权。【2015调整】   
53 根据搜集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2015调整】   
 
模块 主题 考点 考  试 内  容 考试水平
A B C
三、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七·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9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分析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2015调整C-B】   
60 (分析)正确认识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求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015调整C-B】   
八·
承担社会责任
64 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015调整C-B】   
九·
法律与社会秩序
68 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015新增】   
74 以“我是中国公民”为题,分析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015调整C-B】   
十·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80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现状。(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015调整】   
87 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15调整C-B】   
93 根据搜集的反映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分析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说明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2015调整】   
说明:以上考试内容一栏中,加粗的字体是2015年考纲新增或改动的内容;字体上画横线的是2014年考纲内容。新增和去掉的内容一并列出便于对最近两年的考纲作比较分析。
 
 
二、2015年安徽中考思品考纲考点统计
中思想品德(知识体系) 模  块 主  题 考点统计93 A34 B38 C21
成长中的我 (一) 认识自我 9 2 5 2
(二) 自尊自强 7 1 4 2
(三) 学法用法 8 4 3 1
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 交往与沟通 8 2 4 2
(二) 交往的品德 8 4 1 3
(三) 权利与义务 13 8 0 5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7 0 6 1
(二) 承担社会责任 6 0 5 1
(三) 法律与社会秩序 8 4 3 1
(四) 国情国策 19 9 7 3

说明:1、“A”为“识记”要求;“B”为“理解”要求;“C”为“运用”要求。C要求包含A、B要求;B要求包含A要求。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上一篇2015-03-09
下一篇 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