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考生科学决策 避免走入志愿填报误区

     关于大学专业问题,多数家长和考生是非常陌生的。在填报志愿时,不知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的孩子绝不是个别人,随机问卷调查中有明确职业理想的考生只占少部分。因此家长既要尊重考生的意愿,又要积极做好参谋和辅助工作,引导考生科学决策,避免走入志愿填报误区。  

  [误区一] 现在什么专业吃香就选什么专业

  按这种思维方式选报志愿的人非常多,而吃了亏的人也不少。现在社会就业形势变化很快,考大学时某专业很吃香,4年过后大学毕业时,该专业可能就“人满为患“了。

  [误区二] 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所以就不选

  一般的浅层次喜欢不等于真正的爱好,更不等于是理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有个录音艺术专业,有多少学生了解这个专业呢?不了解就谈不上喜欢了。但恰恰就是这个专业,很有前途,可以出国冲刺奥斯卡或格莱美金奖,也可以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者电影制片厂、唱片公司等。而大学里类似录音艺术的专业还不少,考生因为不了解就“不喜欢”,就避开不填报,实在是错过了一个很好的专业。

  [误区三] 孩子哪科成绩好就选报哪方面专业

  学科成绩是选报专业的一个重要依据,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高考学科就那么六七门,而大学里的专业,加上军事大类,有19大门类、78分门类、600多个专业,许多门类或具体专业很难说能与中学里的某个学科对得上号。考生眼界要尽可能放广阔,不然会失去很多良机。

  [误区四]为表示专业选择的决心,只报一个专业

  除非你有高分数做后盾,否则你就不能只报一个专业,这样风险很大。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天生只能学好一种专业的。而且,大学正在向“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偏窄的弊端,通常学习一、两年后,孩子真正的潜能、兴趣展示出来了,才正式定下具体的专业。

  [误区五] 父母喜欢什么专业就报什么专业  

  当家长和考生在高考志愿上有分歧时,家长一定要冷静,绝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样做的直接恶果就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才是高考志愿选报的主人,家长只是参谋和顾问。如果孩子执意坚持选报某地某校的某专业,家长只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即使后来的事实证明是孩子错了,然后再帮助孩子想出弥补的方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