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场考验“定力”的比赛

  小时候非常喜欢看《阿甘正传》,尤其喜欢看阿甘尽情奔跑的样子。不带任何顾虑,只需瞄准想去的地方,双腿发力,不断向前。那种洒脱和热情,令我着迷。
  如今跨过高考这道坎,驻足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再回望自己中学6年来的轨迹,发现自己竟是一路飞驰而来。哪怕时而迷惘,但是始终向前。虽然偶尔沮丧,但终会重新加速,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学校,尽力学;回到家,放开玩 

  奔跑由两个过程组成:你的心率先向目的地进发,你的步伐必须勇敢地紧随其后,不离不弃。有目标很容易,撑到最后却很难。高中以来,有一个简单的信念一直在支撑我:学生,除了学习之外,一无所有。我把它视为公理,尽全力去实现。

  当然实践这条“公理”的时候也会有“执行不力”的情况。自己很贪玩,而且毕竟还是个高中生,自制力有限。还好,这条公理后面还有一个补充条件:在学校,尽力学;回到家,放开玩。学,就踏踏实实;玩,就痛痛快快。

  由于住宿,一周我只有一两天可以回家,想要在家里玩得痛快,自然得在回家之前就把所有学习任务搞定。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不在家里做作业的习惯。我思忖,反正藏着点课外书游戏机在学校里抠抠搜搜、偷偷摸摸地玩也不过瘾,索性不费这个力气,在学校看书就是了。

  家父是学美国史出身,对我的教育也带着一些美国味。父母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尊重我的意愿。小学时要报课外班被我拒绝得不剩几个,也从未强迫我去上课外班。

  我最感谢的,是他们对我的信任。从我上小学以来,父母从未在成绩方面给我定过指标,不过是经常提醒我要保持好的状态。这样一来,他们给了我在兴趣选择上很大的自由,也促成我尽早学会独立。

  当然,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家长的命根子,我们一家三口也未能免俗。高三的时候,本来我一周就回家待一天,在唯一能监督我的一天里,我还在优哉哉看电影,把他俩急得够呛。最后弄得我陪他们一块急,又苦恼于自己贪玩的性子一时半会改不掉。好在自己玩过了也能自我纠正一下,在学校索性就抓得再紧些。

  最不靠谱儿的语文基础题不再丢分了

  到了高三之后,学生紧张,老师烦躁,许多之前的规矩反而松了。这样一来,虽然客观形势很危急,但主观上却非常容易松懈。因此,高考往往演化成一场考验“定力”的比赛。

  我的智力条件不算一流,只是勉强有那么点小聪明。为此,自己只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比如,我在政治上一直不开窍,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懒而非笨。高三一年里基本上每天都会在下晚自习后夹上几本政治复习资料回宿舍。熄灯前的宿舍非常嘈杂,玩游戏的,聊动漫的,听音乐的,应有尽有。自己的思路也经常会被拐走,好在神游四方之后还会回来,容我背上几个小知识点。效率一般,但精神可嘉。

  高考过后,当发现自己整理出的之前总结的各科知识堆成高高的一摞,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偏执竟然可以积累出一股力量。最开始的时候是记忆文综错题的标准答案,用标准答案来逐点修正、补充我的笔记。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历史笔记本。基本上每一面都有涂改的痕迹。只要是我之前记忆的内容和标准答案里出现的有区别,就会把之前没出现的提法也标记下来。

  再后来,补习语文基础时我的执著也帮了我一把。都高三了,我还是有很多生字不熟悉。那个时候自己下了狠心,凡是遇到了不熟或者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词汇一律不放过。每个词每个成语都得翻一遍《现代汉语词典》并一字不漏记,这才算过关,容不得一点模棱两可。本子上那些重复出现的就是我的盲点,平时复习也会加倍注意。

  当时非常在意自己平时的发音,比如一不小心念成了档案(dǎngàn),只要自己意识到,就会重新按正确读音小声再念几遍“档案(dàngàn)……”虽然在别人眼中显得有点神经兮兮,但经过一番恶补,我最不靠谱儿的语文基础题到最后也不怎么丢分了。

  其实,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需过于复杂的方式。只要你能逐一把握每个细节,从平时做起,坚持下去,就肯定可以做好。这点是老生常谈,但事实就是那么简单。

  高三了,可以既学好又玩好

  很同意韩寒的一句话:学习不单是上学,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电影,游戏,都可以是我学习的“教材”。我坚持书本是人类传承智慧的最佳载体,但可惜自己那时比较浮躁,坐不住,更读不进去书。既然电影游戏对我产生的吸引力更大,我便想方设法把爱好所在也变成我学习的领域。

  当时我看《兄弟连》和玩《使命召唤》(一个二战题材的游戏)系列的时候,我顺便了解许多东西:大到二战史,细到美军二战时枪支的型号、口径、有效射程和杀伤力。遇到了比较陌生的知识,凡是自己感兴趣的,都用百度百科检索一下。

  许多额外的了解都可能会是日后考试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只要稍作思考,都能让你如鱼得水。去年参加香港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就遇到类似的情况。考官的问题很简单: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我开始一愣,但随即想到了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对“为何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下来的古文明”的思考,想到了中国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再与课本知识一结合,便有了自己的思路。

  在紧张忙碌的高三,如果既想学好又想玩好,也不是没有法子——稍稍留点心,“休闲”也可以变成学习的一种形式。如果能在欣赏外文歌曲之前,把歌词都大概记忆下来,随着旋律去回想每个词的发音、拼法和意义,那每一首歌都可以是一次悦耳的听力测试;如果能在观看外文电影字幕的同时将中英文双字幕对照起来看,也就是让英语单词和中文翻译成功对号入座,额外收获极大的词汇量……

  其实,只要能稍稍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和习惯,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很多。

  当然,光把自己一直闷在家里如此“学习”,也是不太合适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是进行社会实践的绝佳场所。我们学校的活动不算多,但只要认真参与,还是可以收获不少:举行跳蚤市场义卖筹集善款;参加根与芽环保小组,帮助收集年级里的废旧书本并拿去回收;参与组织、主持年级里的英语歌曲比赛……这些活动看似平常,但只有亲自参与才能摸索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本领,学会与人相处、沟通、协作。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在奔跑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可是,最重要的是,奔跑赋予阿甘一个简单的人生道理:无论你多么彷徨,乃至失落,你只需一点勇气和热情,以及一个简单的目标,就足以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这些年来,我只不过是想像阿甘那样,自由奔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