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虐施暴的“教育”还要伤害多少无辜的孩子

  前不久,陕西西安一小学“别出心裁”地为部分“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佩戴。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认为这会极大伤害孩子的心灵。此事经媒体披露,引来舆论大哗,众多有识之士把矛头直指教育积弊,并由此深入思考教育领域存在着的诸多深层次问题。

  一些教育工作者不尊重学生、侮辱、歧视学生、体罚甚至虐待学生的事情,其实并不鲜见,近期媒体即披露了好几起这样的事件。日前,广州一所小学在上课时,一名学生因肚子疼痛难忍,在距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在同学的陪伴下离开教室,去药店买药。谁知两个学生刚一走出教室,就被一名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地殴打,巴掌扇头、脚踢背部……云南某中学的“创举”,更是超乎了正常人的想象,“为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给违纪学生喝猪奶”。违纪的高中学生在被勒令喝猪奶时,还要到各个班级“展示”,期间会有老师拍照,在全年级进行“宣传”。有媒体披露,西安一所幼儿园的一名4岁的孩子,被班主任老师用锯条锯破手腕,鲜血淋漓。原因是当日中午,孩子没有做好体操。事后,这名被锯破手腕的学生,被医生诊断为“应激障碍”,需进行心理治疗和辅导。

  我们可以想见,在出现上述行为的学校,学生之间由于被人为分出“红领巾”、“绿领巾”阵营而“色彩”分明、“好坏”分明、“敌我”分明,由此而带来的学生间的虚荣心膨胀、讨好献媚以及鄙视仇恨等行为,当极为普遍;类同于“文革”中被戴高帽、反剪双手游街的喝猪奶之举,更是会令学生失魂落魄、产生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生不如死之感;动辄对学生拳打脚踢、甚至用锯条伤害幼小孩子的身躯……凡此种种,学生们除了惊悚、噩梦不断以及对前途、未来绝望、恐惧外,还能有什么?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行为、上述教育工作者,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是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勤奋努力工作的,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偏远山区任教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做着常人做不到的付出与奉献。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忽视上述不正常行为、极端行为,不能由此而对玷污教育、玷污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毫无警惕。正视教育领域的秽浊、污垢,清除教育工作者的暴力行为,实乃刻不容缓。

  教育关乎民族、国家的未来,关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无论是血脉、生命的延续,还是种族、国家、文化、文明的发展,无一离得开代际接力、薪火相传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自当肩负着光荣、神圣而又沉重的使命。但是,如前所述,非常遗憾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本意识不到这些,他们少有对职业、对工作以及对教育对象的爱心与尊重,一些人甚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底线,冷酷、粗暴、残忍地对待教育对象,行为令人发指。

  我们不否认,当今社会普遍缺乏爱心,普遍浮躁而功利化,且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比比皆是。但是,这不是部分教育工作者随波逐流、自甘堕落的借口和理由。无论社会如何风云变幻,教育这方圣土不能变,教育的方寸不能乱。否则,社会会因为教育的缺失而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走出愚钝、混乱的怪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更其艰巨。

  我们能够理解的是,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社会生活中,难免会时有不如意、会有心理失衡以及失落、沮丧情绪,但是,我们不能允许把这种消极的心理、情绪、情感带入教学工作,更不能作为一种常态。以对学生施虐、施暴的方式加以宣泄,实乃违背人伦常理、职业操守以及法律法规的损人不利己之举。对于严重侵害学生权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相关部门理应不护短、不遮丑,严肃查处、惩治害群之马。实际上,上述极端行为,打骂学生、令学生喝猪奶以及锯条割破孩子手腕,均昭示出了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均已涉嫌违法,自当接受法律的裁处。

  无疑,缺乏爱心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必然是冷酷的学生;施虐、施暴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必然是心理有问题及至变态的学生。道理很简单,你种下跳蚤,当然就别指望收获龙种;你树立起反向的标杆,就别指望能有正向的激励。我们非常担心的是,若缺乏爱心的教育工作者不再只是个例,或这种行为的消极影响稍许扩大化,则注定会令教育积重难返、雪上加霜。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当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应把好教育的入口关,对于心理不健康、心理失衡、心理扭曲的人员,应严格杜绝其进入教育领域,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由于疏忽大意、马虎放任而埋下深重的隐患。在对教育工作者的日常管理中,尤应重视其心理健康与否,爱心缺失与否;应把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爱心,作为考核其工作称职与否的重要指标,这应成为教育作为特殊领域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重要标尺。

  对于承载社会未来的下一代来说,教育他们从小具有公平、公正意识、平等意识、正直意识、助人为乐意识以及积极进取、健康阳光的心态,显得尤其重要,这决定了社会未来的走向。这无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自身具备这些素养、达到此般境界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亦应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少责难;多交流,少惩罚;多自律,少发泄。而这一切,均应以对学生人格、精神、内心、情感的尊重为前提,以敦厚、宽容、怜悯、慈爱为前提。缺乏爱心的教育工作者难言称职,不尊重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难说合格。

  我们当谨记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