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浅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对于素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不能降低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把课上好,让学生把知识学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中学化学情境是以“设置化学情境,提出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模式进行实施。
        一、设置化学情境
        化学情境教学可以这样理解:在教学环境制约下,以模仿化学家思维活动过程,挖掘化学认识动机、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情节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构造思维活动情节时,以探索启发为主,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拟真推理进行教学。
        (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必须联系学生的情感、意志、水平,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经历潜伏——存疑——豁然开朗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试一试——不断偿试中增强信心——下决心证明——得到正确结果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目标,我认为情境创设需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 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境、知识背境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教材内容设计更多的结合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还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内所隐含的化学知识上。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问题。
        3. 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境是服务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在一堂课中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冲淡了教学目标,那是得不偿失的。情境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境,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保持静态稳定性。
        二、提出化学问题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是:问题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一种开始,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学生很少提问题,抹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核心。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1)重视情境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2)具有探究性,即答案不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诱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 运用故事或新闻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化学知识都联系着有趣的故事,教学中若能加以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问题意识。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我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对战时,德军就向英法联军施放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造成许多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怎样预防呢?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学生讨论很激烈,并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我因势利导,学完本节内容问题解决了,学生兴趣昂然。
        2.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师若能利用好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钠的化合物》一节教学中,首先演示了过氧化钠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我用脱脂棉把过氧化钠分别包起来,然后向一包脱脂棉上滴水,请一位学生用长玻璃管向另一包脱脂棉中吹气,结果两包脱脂棉都燃烧起来了。此时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和水都能用来灭火,为什么在这两个实验中却能点火呢?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希望能尽快地了解真象。
        三、解决化学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化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
        (1)简单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
        (2)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解决。
        基于以上考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 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
        好奇于某一现象固然可嘉,但对其中关键的部分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还需要深入思考。著名数学家田刚为一个问题曾思考了三年!杨振宁在比较中美学生时提到: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思考得少;美国的学生学得少,思考得多。另外,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完全有可能偏离教师的预想,有时看起来甚至很幼稚,教师也很容易等不及,代替学生思考,无形中就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一定要彻底摒弃急功近利的“分数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深入思考。
        2. 充分尊重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 
        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活跃思维,大胆质疑,敢于申辩,获得灵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只有当学生的问题一直被教师关注,并得到妥善解决,学生发问的潜力才会被驱动,问题才会迸发出来。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个性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问题,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