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六步法”的设计与实施初探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组织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六步法”作为指导教学活动开展的一种方法,各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承,非常适合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关键词:六步法;工作过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
  
  “六步法”的六步指: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六个工作步骤,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工作能力。
  本文介绍了“六步法”的构成,并以“构建小型局域网络”为例,说明了采用“六步法”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时间安排,总结了“六步法”的教学优势和存在问题。
  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组织中,最常用的是“六步法”,在赴德学习期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表面看起来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没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点,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解决问题一般都要经过获取信息、制订方案、方案评审选优、实施方案、实施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六个环节。正是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些环节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才得已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以此习得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进而可以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即提升了“行动能力”。
  “六步法”教学就是借鉴以上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将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一种方法。我们将这六个环节抽象为: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六个工作步骤,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一、“六步法”构成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六步法”经常应用于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下面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构建小型局域网络”项目(如图1所示)为例,解读“六步法”的具体内容。
  图1“构建小型局域网络”项目的“六步法”示意图
  (一)信息
  信息是指学生获得与项目(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阶段。信息内容要根据教学环境、专业教学大纲、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情境设置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可以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讨论、案例示范、小组协作/竞赛下的学生演讲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教材、文字/音/视频资料、因特网等途径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归纳,去伪存真,尽可能充分地掌握信息。
  信息在以后的各阶段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获取。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对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指导。信息阶段宜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教师主导形式完成,具体可根据教学条件、学情等统筹安排。
  (二)计划
  计划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分析项目目标及需求,设计与规划完成项目的步骤与方法,形成一个初步可行的方案。
  计划阶段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采用计划书、进度表、流程图、标签等形式记录和展示成果。计划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协助者。
  (三)决策
  决策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有多个方案时要评选出最优方案。
  决策分为组内决策和组间决策两种形式。组内决策可以在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前提下,由小组表决或由组长作出决定。组间决策即在各小组的方案之中评优,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决策方法,但注意不要因为小组间方案评优,影响到后续方案实施阶段的积极性。
  决策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对方案的决策可以提出建议但无须过多干预。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可能会有错误的决策,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甚至通过修正错误的方案达成既定目标,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施
  这一步由前三步的务虚转为务实,即实施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前一般应由教师或担任“项目主审”角色的学生进行方案审查签字,然后根据方案在小组内部分配角色,做方案实施说明。
  实施阶段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性”知识,同时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学生的角色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设置有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报告员、协调员、计时员等,可以每人承担一个或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施方案时要记录所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的结果等。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时,还可以经向教师或“项目主审”申请,根据实施过程对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补充(可以使用记号法、标注法,并鼓励使用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和强调),最终达成项目目标。
  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陪伴者,不建议直接参与解决问题。
  (五)控制
  控制的目标是保障教学目标明确、组织有序,通过督促、引导促使学生实施“有效地学习”。
  教师和学生均是控制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布置作业、监督检查、计时、评价、奖励等形式,引导、控制,督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通过轮流作业、竞赛、组内/组间互评等形式达到控制目的。组长、计时员、监督员等成员也负有监督、控制职责,以规范小组成员的行动方向。其中,计时员、监督员、协调员也可以进行组间计时、监督和协调工作。
  控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施阶段的控制尤为重要。控制的重点是检查进度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各阶段教师要随时巡视、观察、监控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错误,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或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和示范,规范学生行为,协调、引导、督促学生完成工作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评价
  评价阶段的目的侧重在复习、总结教学内容,检查、拓展教学成果,同时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评价活动可以通过课业收集、成果展示、汇报演讲、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形式开展,其中学生反馈主要是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实施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为“六步法”的下一个教学循环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瑕疵,从而可以在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通过调整与改善,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学生参与下一步学习的激情加油站。

  二、“六步法”的实施
  “六步法”的各个环节之间相辅相承,信息、计划、决策三个阶段是基础,实施、控制阶段是重点,评价阶段是项目的总结和提升。各阶段的教学时间安排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
  下面,以教学中“构建小型局域网络”项目为例,说明借助“六步法”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时间安排。在此项目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网络基础知识,并具备网卡安装、网线制作等技能。项目的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安排见表1,完成项目约需要16课时。
  图2“构建小型局域网络”项目网络结构示意图
  “六步法”教学的班级以20人左右为宜,每小组3~5人,应有组长1名。对于大班教学,每组人数可适当增加,或增加指导教师,以保证有效的教学控制和指导力度。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既开展竞争又养成协作习惯,分组可采用报数法、抽签法、拼图法、自愿结合法、指定法等。

  “六步法”对于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也可以通过搭配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个教学项目。
  “六步法”的教学设计应因学情制宜,如:
  项目目标明确还是给予一定的灵活性;
  给定具体的表格/文档让学生填空或参考,还是给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或部分自主地设计文档;
  实施文档中是否要求编写工艺规程(如模块端接、电源的使用、布线规范等事项);
  评价形式和标准是由教师给定还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等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依据学情,考虑教学环境、教学目标、信息的提供方式、计划与决策的引导方法、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发生的情况与干预控制、评价形式设计与评价结果利用等内容,并作出统筹安排。项目的设计在兼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具有多层次和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设计分层次的规定任务和拓展任务,既保证执行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完成规定任务,维护学习的自信心,又促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差异性,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支持者和帮助者,陪伴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随时可以得到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
  三、“六步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六步法”组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完成全面的职业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过程性知识和技能;
  2.有利于借助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通过竞争、协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习兴趣,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3.有利于养成协作、沟通习惯,养成从全局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实现有效地学习。
  “六步法”非常适合于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通过“说出你的意见,帮助小组做决定”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既竞争又协作的实践过程,促使学生提升“方法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并最终转化学生以“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为表征的“行动”。
  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对通过“六步法”开展教学,从陌生到接受,思考问题的方式更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查找信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特别是上网查找资料时,学生的行动需要加强巡视和规范;
  2.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诸如:面对众多的资料,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取舍,面对问题,不能够通过知识迁移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表现为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和对能力强的学生依赖性强;
  3.参与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以上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