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思考
[论文摘要]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经济腾飞的。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鉴于职业教育仍然处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和边缘位置,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文章指出研究职业教育问题应紧紧结合它的功能,为市场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寻求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并且在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关联性
面对现代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都趋向于利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对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因如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繁荣经济。
二、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用教育经济学的观点透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制约与支配。所以,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大量新科技在各生产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教育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更显突出、更为重要。但在彰显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时,在较长时期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谈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难以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习惯,就教育论教育,往往忽视了职业教育在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功能。
(一)职业教育应确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首先,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产业。单纯按教育产业化思路来办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的不足,便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收费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目标,走向盲目扩大招生规模,从规模要效益的生产经营模式之路。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倾向,就是许多职业教育学校纷纷为提高办学层次而奔波,寻求另一种方式的规模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办本科职业教育,完全没有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仿佛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格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扩办之后仍然面临着生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为当地经济及区域经济服务的问题,使职业教育开始出现市场化的苗头,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应当明确的是职业教育不是国家为了摆脱升学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而开展的低层次教育,不是为了政府和学校创收,也不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是为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市场、为经济发展服务,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其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偏差在办学理念上着眼于短期效应,在课程的设置上以理论教育为本位,教学方法讲多练少,没有形成“学、训、产、研”的办学模式,造成了社会上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人才结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为理论研究人员偏多,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偏少,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职业教育的规模与布局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表明,职业教育发展最终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支配。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层次结构有着不同的需求,如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般会偏重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对非熟练劳动力有着大量的需求,初等职业教育应放在职业教育的重点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应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应成为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结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应由培养低、中档技能型人才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中、高档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从教育自身来说,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既有自身的层次比例问题,也有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合理配比问题。就一个地区而言,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应该是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并与其他教育形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因此,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当地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确定适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避免盲目性。适当调整职业教育布局。职业教育布局是指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职业教育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组合状态。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在每个县都兴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兴办初期确实为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单纯在较小区域内进行职业教育布局的局限性显现出来。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某种行业人才的需求很容易饱和,很难长期办下去,在设备、师资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浪费。另外,以县为单位办学、布局,不可避免地带来区域分割、专业设置重复、小而全等弊端。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市为中心,以当地的行业分布特点为基础的区域性集中形式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撤消或合并部分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对职业学校进行专业设置分工,联合协作,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小规模与大需求”“长专业与短需求”的矛盾,拓宽专业设置和生源渠道,提高办学水平及效率。
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内部结构、体制的调整以及专业的设置、课程安排的变化等,均受市场对人才供求关系的影响,调整职业教育布局必须达到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职业院校与产业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教育模式的转型期,而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正面临着调整,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也离不开职业院校在人才、技术的协作,为了共同的发展,校企双方有必要也必须相互合作, 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还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校企之间利益上的互动影响仅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和很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大部分职业院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受思维定式的束缚,还停留在办普通教育的思路上,走不出去,请不进来,没有广泛开展与企业合作办学。虽然有的职业院校已意识到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但仅仅把产学结合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无论企业、学校、还是学生都没有从中受益,影响了三方的积极性。从产学结合下双方的经济关系本质上分析,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有相互需求才会有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意愿与基础。那么决定这个合作的关键即是校企共有的经济利益,企业和学校便会围绕这一共同点展开一切相关活动。
众所周知,发展职业教育应拥有质优量足的实习基地、教学仪器、实验实训设备等。这些物质条件中所蕴涵的技术发展水平,将对职业教育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职业院校在这些方面相当欠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创立真正的、稳定的、长期的实习基地,而不是临时的毕业实习场所。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边学边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工作实践经验,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让他们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拓宽求职道路,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解决教师只能讲理论,不能动手操作的问题,增强学校科研能力,提高人力资源价值,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实习基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生产力,从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其次,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建立产学合作协调机构,为产学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产学合作协调机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院校科研教学统筹机构,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可以改变产学松散的联合方式,可以协调解决产学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尤其是可以解决好职业院校和产业之间利益分配矛盾。因为产学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惠,只有建立好双方的利益分配制度,构建“政府引领,双元参与,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共同体,才能使校企双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府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有益经验,为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提供减免税等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学校自办产业,并对接收学生实习和提供学生就业岗位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扶持中小企业免费接收职校生实习就业等等。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困难的问题,使职业院校和企业得到迅速长足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尤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甚至关系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但职业教育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机制、规模、结构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现状必须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好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因素,培养大批新型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