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中国高中榜单”不该只盯分数
近日,一份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排列的“中国最牛高中50强榜单”,占据了各大教育论坛话题榜首。虽然当事人已回应此榜单只是访问少数学生得出的结论,但是榜单“余威”犹在,家长们仍没有停止议论。其实在中小学,类似“榜单”无处不在,时时让人嗅到功利的味道。
坊间曾流传一份上海高中20强榜单,而入选的唯一判断标准仅升学率而已。令笔者惊讶的是,一些入选20强的高中校长却并没有那么欢欣,一名校长说:“这样的榜单就像无形枷锁,牢牢套在我们头上。哪一年升入名牌大学的人数减少了,出国人数少了,学校就会因此从榜单滑落。”笔者得知,初中甚至小学也有这样的榜单,而入选的学校,无一不是能为上一级名校大力输送生源者。
对学校来说,作一些排名并不是坏事。可是仅仅维系在一条“升学链”上的榜单,却难免让一些学校“分分计较”,最终害的还是我们的孩子。难怪不少人说,现在的教育对孩子有些不公平,成年人走上工作岗位,虽然也有排名,也靠业绩说话,但其所擅长的东西也能被人发现和赞赏;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唯一的资本就是“分数”,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感觉“低人一等”呢?
与分数榜单相比,笔者更盼望出现一些特色榜单。出现在这份榜单上的学校,不仅仅是升学率突出的名校,还有各具所长、各具特色的学校。笔者曾在长宁区采访“高中轴”建设,区内8所高中找到了各自发展点,有的人文见长,有的数理独到,有的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这种“特色办学”思维,相信能让绝大多数孩子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兴趣的学校。这些不被分数束缚的学校,其师者,也必定不是只会培养“考试机器”的“名师”,而是执教风格不一、个性专长突出的真正园丁。
为孩子着想,还是不要出现没有实际意义的“50强”榜单为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