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溶液、酸碱盐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期中考试的战斗刚刚结束,同学们又将投入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迎接两个多月后的期末考试。回想初三伊始,同学们增添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期中的略有小成,同学们基本上感受到了学习化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总结本次期中化学考试,它既是对前一段时间学习的检验更是为了指导期中之后的学习,在本次考试中很多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甚至有同学取得了可喜的满分,当然有喜亦有忧,少部分同学成绩也不够理想,甚至成为班级排名拖后腿的科目。不过无论成绩如何,笔者认为本次考试之后同学们一定要摆正心态,戒骄戒躁,不慌不乱,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知识点之间关联的总结。
根据历年经验,期中考试后,如果因为期中取得较好成绩而放松警惕,抱着化学不用花什么功夫就能学好的心态投入的下一阶段学习的同学,往往在期末甚至寒假之后,化学成绩会骤降,且一蹶不振,低迷状态可能一直持续到中考,而对于调整好心态并且重视下一阶段知识的同学来说,期末和寒假将是他们化蛟为龙的转折点,一模、二模是他们成绩飞跃的标志,而中考必将成为他们收获的季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而其它学科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转折点呢?笔者认为,这是跟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有关的。我们知道期中考试前,同学们学习的知识仅是化学世界的冰山一角,这一阶段的知识都很基础,区分度不大,只要投入适当的精力,同学们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退一步说即使这一部分的知识暂时落后了,之后努把力,相信补回来不是件难事,而期中之后即将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金属等内容,难度逐渐加大,区分度开始体现,尤其是化学方程式会使一些同学面临掉队的危险,紧接着秋季课结束后,到了寒假,可能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吃透之前知识,马上就走到了化学的两座高峰的山脚下--溶液和酸碱盐,如果在这两个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正确是学习方法,也许春季之后自己的化学成绩会变得万劫不复,最终直接影响中考成绩。
下面就由笔者为广大家长同学们就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做一个分析,阐述一下这两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看溶液,溶液这一章节理论知识叫多而且比较抽象,所有同学们在理解的时候比较困难,比如溶解度与溶解性,饱和与过度饱和,很多同学不能完全区分。另外,每年中考都考到溶液方面的试题,在中考中常联系实际生活考查知识点,涉及到实验设计题,综合计算题和数学图象的逻辑分析,例如每年中考最后一道3分的计算题,这类题目往往考察的就是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对于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同学来说这样的题目往往是他们的噩梦。溶液这章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探究性题等。通常结合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把实验设计,综合计算和溶解度曲线图揉合在一起考,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综合分析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以例1为例,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学图像逻辑分析题,考察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定义、饱和溶液以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等反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再看酸碱盐,“酸碱盐”这三个字从同学们学习化学之出就应该对它耳熟能详了,可以说这三个字是我们初中化学的灵魂,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中考中酸碱盐涉及的分数最多,另外对于高中化学的酸碱盐也起着枢纽的作用,比如高中将要重点学习的电离、离子反应、盐类的水解等知识都是基于初中酸碱盐的学习,因此酸碱盐的作用性可见一斑。
在酸碱盐知识体系上,该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总结,然后通过直击中考题常见题型的例题分析,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学会应用酸碱盐的知识解题,同时在解题时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酸碱盐的题目上,可以说是一个小综合,大量新题型出现,比如共存问题、推断、除杂、实验题等,这些由于之前接触的少,一时之间没有掌握解题方法,而出现了很多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概念不清,缺少相关知识储备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得到水
C、酸、碱中一定含氢元素,碱、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反应的概念的掌握情况。A和D考察学生对概念的完整记忆和理解,B考察学生对已学反应的熟练程度,C考察学生对物质分类中酸、碱、盐的掌握。
【学生完成情况】:学生易误选A、C或D,是由于概念掌握不牢。对于正确选项B,要求学生书写方程式,学生基本都能写出来,但做题时偷懒没有写,因而导致了错误。
【采取的措施】:强化概念的背诵,抓住概念的重点词;记住特殊情况。如复分解反应必须要交换成分,化合价不变;因此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再如:酸中一定有氢元素,碱中一定含氢氧根,碱中的氨水、盐中的铵盐不含金属元素等。并通过一定的判断题及选择题的练习加以巩固。将物质的分类进行总结,区分不同概念的定义与范围。
二、解题、答题不完整,想问题过于简单,缺乏严密性。已有知识不能灵活应用,解题时,过于偷懒,没有必要的过程。
【常见错误】:如“某溶液滴加氯化钡,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什么”的问题,不少学生只想到硫酸钡,而忽略了氯化银和碳酸钡。
【例2】:用石灰石、纯碱、水为原料制备烧碱的过程,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分析】:本题依旧考察学生对反应的熟练程度,要求会用给出物质制备所需物质,熟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要求掌握基本反应类型。
【学生完成情况】:本题学生做错,多是因为没有写方程式,只是在脑中想了一下而已,只要要求他们把方程式写一下,就都能做出来了。
【采取的措施】:1、要求学生整理各种反应的条件并将之熟记;2、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以此方法加快学生对反应判断的熟练程度。在熟练的基础上才能更严密地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将必要的解题过程写在题目旁边,既便于平日解题,又便于学生检查和复习。
三.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3】: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B、HCl、Na2CO3、BaCl2、Na2SO4
C、KOH、Na2SO4、CuSO4、HClD、KCl、AgNO3、KNO3、NaCl
【分析】:本题是一题鉴别题,此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物质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及各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解题要先看物理性质上(如颜色、溶解性)能否区分,再用已鉴别出的物质继续鉴别或两两混合通过不同的现象区别。有时还要利用中间生成物帮助区别,如该题的C选项。该题目以考察利用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来鉴别物质为主。
【学生完成情况】:第一次接触四种物质不加试剂的鉴别题,本题学生错误率很高,部分同学错选,部分同学漏选,只有1/3的学生做对。主要是由于刚刚学完酸碱盐,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引起的。
【采取的措施】:1、指导学生解题方法,区分鉴定与鉴别题,对例3,要求学生把试剂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记录在物质的化学式下方,以便区别。除杂题在适当的习题练习后,由学生总结出,解题要遵循不增、不减;易行、可分;优先考虑物理方法,优先考虑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物质的原则。其他体型的题目同样先练习1-2题,总结解题方法。2、进行适当的分类专项训练,加以巩固。
以上三点只是众多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小问题,如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方程式没有写条件或忘记配平等,当然有时在同一条题目中,学生可能同时犯了两种错误。
相信经过以上分析,各位家长和同学应该能意识到这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那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试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说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就是考试,一份好的化学试卷既能展示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能指导学生考试后的查漏补缺工作。期中考试后的另一个重要的考试是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并不涉及溶液与酸碱盐的知识,那么想要检验出同学对溶液和酸碱盐的学习工作是否到位,就必须安排一场考试了,另外寒假是中考之前最长的一个假期,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个假期,补充更多知识,相信对孩子的春季复习和中考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因为此寒假后绝大部分学校都会安排一个开学考试,以检测这个假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当然重点就是寒假所学的溶液和酸碱盐,因此我们对开学考试也要有足够的重视。
总之,溶液和酸碱盐两个部分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化学最具区分度的两个难点跟重点,希望能引起各位家长和同学的注意,在学好秋季知识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武装自己,当寒假来临时勇攀这两座高峰,让自己的化学成绩插上梦想的翅膀傲然地飞向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