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教师应如何面对学生的心理波动
高考前,说起学生心理波动这个问题,并不新鲜。然而当高考真正来临的时候,很多考都会在心理上发生微妙的变化。前一阶段我看了一位09年考上清华大学学生的感慨,他说自己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他的数学仅仅考了76分,而那一次模拟考试,班级里大多同学的分数都是自己的两倍。失落是难免的,说的严重一点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能不能考好,自己当时有了一点担心。怎么办?老师眼中的骄子;父母心中的希望;学校学弟学妹心中的偶像;他没有采取幻想的做法(说这是一次失误)去找客观原因,而是摆正自己的心态重新去在试卷中寻找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的按计划去复习,最后就高考而言他成功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发展的道路都是曲折的,暂时的困难对于真正的强者而言是一种前进的动力,而不是使其畏缩不前甚至走向堕落的阻碍因素。所以当我们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对于心里较为脆弱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减压和关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各个地方都在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减压,针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分析:
一、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自身实际,针对个体具体分析不同类学生的心理压力
理解是爱的别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和学生真正走到一起,首要做的就是从学生的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性格等综合角度分析和认识其全面性。再次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生从心理压力上进行分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压力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家庭教育背景总体水平较低,但是对自己儿女未来要求又特别高的父母。虽然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相对而言如今的农村家庭依旧有部分非常困难,收入虽然增加了,可是社会的物价水平也在呈上升趋势。缺乏技术,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通过求学来改变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肩上的压力有多么的重。
2.性格外向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在素质教育得到逐步的开展和普及的前提下,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以后就直接走向社会是必然的。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3.平时成绩很好,一到联考或统考就会出现头痛、身体不舒服等行为的学生。这种现象在平常的考试监考过程中我经常能够遇见,虽然考试之前一再强调,可是效果依然不大。个人认为此类现象最好还是先从心理上进行调节……
二、针对高考前学生不同的心理波动的具体表现,采取整体分析,分类面谈来减压
在当前农村学校班级人数过多是一个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客观上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单纯的追求高考本科上线率,在主观上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思想压力和心理波动。针对班级人数过多,怎么才能合理的解决或协调自己问题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了:
1.整体分析,具体分类,逐一面谈。
理解学生并不是通过统计使自己简单的知道学生的家庭住址,父母亲的姓名、职业等。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课改的主体,在素质教育逐步得到推广的过程中,成绩在现实社会升学中依然是重要的因素,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使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以理解学生的第一步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模拟考试成绩、行为表现、心理动向等综合因素做到整体分析,具体分类,逐一面谈。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娱乐活动,鼓励集体参加。在客观上使学生凝心聚力,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在主观上使学生学会自我释放压力,坦然面对当前的高考。
3.结合教师自身成长过程,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在心理上使学生明白:即将到来的高考只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选择,我们以后的人生还将会有无数次的选择。所以,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
总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知识创新、传承等方面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前,素质教育虽然主张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大学录取依然是以高考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或主要依据。所以,经常可以听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顺口溜。不难想象在争分的道路上我们的学生压力到底有多大,针对学生的心理压力,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并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