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娘”登场家庭教育:望子成龙五味杂陈
“虎妈”蔡美儿一席华服出席在纽约举行的《时代》周刊“时代之夜”盛典,与众多当选本年度《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的各色人物走上红毯。虎妈的红火引爆全球的同时,似乎意味着中国式棍棒教育终于蜚声国际,两个小有成就的女儿则光彩熠熠地映证着“严母”教育的成功。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两位小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勾勒出了自己的心声,20条“斗妈”招数嬉笑怒骂,以略显稚嫩的努力反抗着母亲的严厉。
中国式母亲的家庭教育路上,夹杂着欢欣苦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途可谓五味杂陈。
家庭教育两极中碰撞:棍棒教育VS糊涂的爱
“虎妈”曾对孩子立了几大家规: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等。
近乎苛责的家庭教育方式让虎妈全家都体会到了“甜头”: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大女儿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而虎妈自己,则登上《时代》封面,并在西方掀起了关于中国式家教是否更成功的讨论。
大洋彼岸,传统的棍棒教育不乏追随者:号称“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狼爸”萧百佑,持鸡毛掸子走进公众视野、而让4岁儿子穿短裤在大学中裸跑的“鹰爸”何烈胜,更掀起了激烈的舆论风潮。一时间,华人家庭教育如进“动物园”,家长们似乎纷纷变成“野兽”,而舆论则不乏对过于严厉家规的谴责。
当棍棒教育招来一片争议时,在家庭教育另一极端,“再苦不能苦孩子”式的父母们,则让人忍不住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全国最小博士张炘炀,10岁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成博士。其父自他上大学起便离家陪读,全力指导他的学业。然而,父母的全力支持及百依百顺不仅培养了一个学业上的天才,也造就了一个长期处于溺爱与期待中的“傻”孩子。在就读博士前,他公开逼迫连公交车都不舍得坐的父母在北京为其全款买房,称他们应该为了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努力。
2011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原因则是母亲没有按时将钱寄送给他。重伤的母亲胃和肝被刀刺破裂,在重症监护室医治8天才转到普通病房。而汪某在日本读书5年,没有打工,生活费、学费完全靠家庭负担,每年约开销30至40万元人民币,汪家甚至举债养活儿子。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路上,父母们经历悲喜,而民众则开始反思,操持孩子人生的“直升机”式家长,在以棍棒威胁与以全心服侍的两极中,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却未在人生各个阶段缺位的孩子。
现实压力下家庭教育异化 母亲自称成“变态娘”
除开对家庭教育方式的争论与迷茫,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艰难前行。
2011年6月,武汉一位母亲在发布了题为《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的帖子,自称高举着“为了孩子”的大旗、呼喊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逼孩子去培优;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舍得大把大把的钞票送给培优机构;看到女儿被奥数折磨得内向忧郁,中途无奈放弃,而今面对小升初上名校的重重压力,又全然忘记放弃奥数后女儿重拾快乐的身影,再次把女儿逼入培优班……
“变态娘”的讲述得到了众多父母的共鸣,网友们在感叹无奈的同时,不忘调侃“如今亲妈都成后妈”,在爱的名义下,只能无奈对孩子“残忍”。正如“变态娘”所说,眼睁睁看着孩子疲惫厌倦痛苦,却难以阻止,“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都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驱赶着中国父母们,在教育资源不均、“择校”仍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父母们难免焦虑,近日高三“吊瓶班”集体注射氨基酸补充营养一事便是明显的例子。父母、考生为在应试教育中拔得头筹渐渐迷失,而孩子们,也因此疲惫不堪。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睡眠不足。最近10年的3次国民体质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全面下滑,某些体质指标,5年间下降的幅度超过了10%。孩子的睡眠质量及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长过程很不健康。这些数据背后,则是孩子们伏案读书、奔波于各类陪优班的背影。
虽然“减负”观念已提出多年,现实压力却似乎未曾减少。
教育部在出台禁令阻止幼儿园“小学化”之后,部分孩子刚从幼儿园“兴趣班”中解脱,又转而被家长带入了课外培训机构。一些幼儿园甚至在家长的强烈呼吁下,陷入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境地,顶风组织兴趣班防止生源流失。
家庭教育被教育大环境绑架,陷入了追逐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
重重负担令孩子“斗妈”反抗 家庭教育出路几何
无论是还是虎妈狼爸争论,还是“变态娘”的无奈感叹,家庭教育的直接接受者——孩子们,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声音。
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书”《斗妈大全》曾一度占据公众目光。两个10岁小女孩以稚气未脱的笔迹描绘着对母亲的“反抗”:“你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地方,想别的事,不管不听;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装哭(使劲儿点)”。
不少家长认为,“斗妈”现象所反映的问题不仅是孩子的压力,更体现出现有的教育制度给父母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进而制造了亲子冲突。妈妈骂孩子、孩子智斗妈妈,其实都是一种自身压力的宣泄。
著名教育工作者孙云晓称,《斗妈大全》体现着中考压力剧增,压力下移导致代沟下移的代际关系新变化。足见在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招数”背后,仍暗藏着是重重负担下的家长与孩子的疲惫不堪。
南京一名小学生则更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为了让母亲给自己放假,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妈妈,我的压力好大,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时光一天一天被学习打发,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不要让大自然和我没有关系,我的压力真的好大。”
对于“变态娘”提到的无奈行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从家长自身出发,就教育方式作出了评论,他指出,“现代许多父母不管孩子成长的阶段性,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一味加重学习负担和压力不仅不能发挥孩子特长,反而会抑制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而对于当前教育大环境的压力,教育学者熊丙奇评价称,要让家长们停止非常态的教育,让学校老师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在教育评价机制上狠下功夫,更要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变现行择校制度,缩小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改变现行择校机制,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中小学生减负。
在《虎妈战歌》书中,辛辣苦涩而富于争议的“棍棒教育”段落结束,“虎妈”蔡美儿讲述了一次与小女儿的激烈争吵,在冲突中,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曾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自己的作品,她说,“这是一部奇怪的回忆录。你会听到我嘲笑18年前的自己,然后我变了。”她同时还指出,虽然“成功”可以带来幸福感,但在“成功”与“幸福”二者中,“幸福”仍然是最重要的。
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说曾激烈地批评中国的家庭教育,称中国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一半是被家长毁掉,主要原因是家长操之过急、过于恐慌、拔苗助长等等。但他也表示,“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是可以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