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疯狂小升初:权钱择校现象严重
似乎只能用“疯狂”一词来形容今年郑州的“小升初”考试了,3月10日、4月14日,民办学校郑州某外国语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河南约2万名小学生参加,约占2011年郑州普通初中招生总数的20%。
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大幕再次拉开,由学生、家长、各类学校及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担纲主演的“小升初”“大戏”,在众目睽睽下演绎出诸多乱象:郑州部分公办中学打着“师资交流”、“教育集团”的旗号,通过民办中学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争相招生“掐尖”,借机大肆收费敛财。这条越拉越长的黑色利益链,把许多面临“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变成了刀俎间的鱼肉。
现在一些家长关注“小升初”的热度,并不亚于高考。原因很简单,试想,“好中学”就那么几所,优质教育资源就那么多,孩子要挤进去,家长自然要想方设法削尖脑袋才行。“一纸小升初,两行辛酸泪,小孩方十二,大考已相随。虽说有‘派位’,只怕运气背, 名校上不去,难上好高中。一环套一环,家长心胆寒。”真个是,都云家长痴,谁解其中味。据说在网上“小升初”的家长们自称“小升初”痴迷者,简称“小痴”。在“小痴”们看来,“小升初”简直就是一部升学的血泪史,既坑爹又坑孩。
对“小痴”们来说,不仅要招呼着计算“有几个鸡头、几条兔子腿,牛吃草能吃几天”的问题,更要算计好更头疼的问题。比如公办学校,虽然不搞升学考试了,但要么看户口,就近入学,要么就搞电脑派位,如此一来,孩子去哪家学校,就和买彩票撞大运差不多。小痴们,哪敢冒这个险,还是“拼一拼”为好,于是一窝蜂去考名校办的民校。结果就出现了一家学校,两万人赶考的壮观场面。
“小升初”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谓的乱象,其实就是为“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衍生出的“权钱择校”、“疲于应试”及一系列围绕教育形成的畸形利益链使然。在这条长长利益链条上,金钱成为最有力的指挥棒,某些优质公办学校“坐拥”公共资源优势,既“囊括”了大批优质生源,又得以通过大办“民校”等“影子学校”搞自主招生,行大肆收费敛财之实,甚至和自身控制的民校进行非法利益输送。这种教育资源的错位配置,将巨额教育成本转嫁到家长头上,一方面源于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上还存在缺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公共产品的性质。最糟糕的是,深陷这条不甚光彩的利益链上的家长,虽然他们深受教育不均衡之苦而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仍然面临着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