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考:用中考的政策导向来抑制择校

       学区内就读指标到校生更实惠

  “孩子今年就要升初中了,家门口的初中没什么名气,但想去的热点初中离家又有点远。最头痛的是择校后,将来就享受不到指标到校的资格了。”这是我市某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近些日子的困惑。记者了解到,每年秋季入学前,都有不少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所谓的好学校,不惜托关系、花钱择校。然而,今年的中考政策中,对指标到校和择校都做了新的规定,总体来看,新政策对指标生来说更实惠了,而对择校生而言是不利的,这无疑对今年的择校生及其家长提出了新的考验,同时也给未来想要为孩子择校的家长们泼了一盆凉水。

  如何透过择校看教育公平,昨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鞠振伟。

  尽可能降低择校概率

  “促进教育均衡,抑制择校,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对于择校的问题,日前教育部曾如此郑重地声明政府的责任。之所以如此重视择校问题,是因为它关乎民生、关乎教育公平、关乎千千万万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们的切身利益。

  “择校问题在全国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要想抑制择校、达到教育公平,政府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鞠振伟指出,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缺少相对有效的调控措施和能力,不能很好地把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倾斜,这是阻碍教育均衡化的根本。鞠振伟表示,目前择校现象不可能一下子就杜绝,只能把择校的概率尽可能降到最低。

  用中考的政策导向来抑制择校

  “如何有效地抑制择校?我们大连的做法是用中考的政策导向来引导家长,最终达到抑制择校的目的。”鞠振伟指出,中考政策导向,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我市今年出台一系列中招新政,目的就是要让家长们看清形势——学区内就近入学的指标到校生,将享受越来越多的实惠,而择校生则会吃亏。

  今年,我市中招政策规定,市内各区指标到校比例由70%提高到75%,指标到校最大分差由30分提高到35分,择校生比例降到16.67%,较去年几乎降低了一半。

  帮家长算算账,择校不合适

  如何看待上述数据的变化呢?我们来帮家长算算账。据了解,去年,我市指标到校最大分差是30分,最终指标统调(即二次指标分配)的比例为19.8%,如果按照今年最大分差是35分的新数据模拟测算,指标统调比例为9%,这意味着相对薄弱的学校能够吃到更多指标。例如,我市某薄弱学校去年第一次分配到10个示范性高中的指标,但因其总体成绩相对较低,只能用5个指标,剩下5个指标被收回,进行全市统一的二次分配。在二次分配中,这些指标会被总体成绩相对较高的初中用掉;而按照今年的新政策,指标到校分差扩大到35分,该薄弱学校可能一次消化大于5个的指标。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均衡。

  鞠振伟介绍说,今年的中招择校生比例由去年30%降到16.67%,降下来的这13.33%,全部转到指标到校里了。

  以某重点高中招生100人为例,其中择校生16.67%,约占17人,剩下的83人,其中指标到校人数=83×75%=62人,如果按照去年30%择校生、70%指标到校比例来计算,择校生30人,指标到校人数=70×70%=49人。在今年的新政策下,每百人的招生规模,享受指标到校的学生就多了13人。

  根据今年的指标到校比例、择校生比例,以去年我市高中实际录取分数线为样本,记者给考生和家长模拟算一笔账。

  以我市某省级示范性高中2011年录取分数线为例,统招线622.5分、指标到校线590.5分、择校线608分,择校线比指标到校线高17.5分。如果按照新政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统招线622.5分、指标到校线585.5分、择校线611分,择校线比指标到校线高25.5分。很明显指标到校生占便宜,而择校生要吃亏。鞠振伟特别提醒择校生及家长,今年的择校分数线与统招线的分差较去年要小,这一点在填报择校志愿时一定要考虑进去。

  学区内就读才享指标到校资格

  大连市教育局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区市县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开和有利于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制定小学、初中学区划分的方案。城市(城镇)小学要根据学生户籍、房证和其实际居住地情况,认定毕业年级学生是否在本学区就读,只有在学区内就读的学生,才能享受指标到校的资格。认定结果于5月20日前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监护人),开学前5日内由小学统一组织学生到初中学校报到,并履行交接手续。

  《意见》还规定,民办初中按照招生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实行一次性招生,招生结束后从大连地区再转入民办初中的学生,初升高时不享受中招指标生待遇;在民办初中就读后再转出的学生,初升高时不享受中招指标生待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