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状元情结”的那些人那些事
核心提示:
随着各地2012年高考分数揭晓,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年年岁岁炒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尽管有些地区和学校明确提出不公布高考状元,但这几天打开电视、报纸和网络,各科高考状元甚至包括作文满分者仍然不期邂逅。不可否认,作为高考现象下孕育的产物,高考状元注定无法逃离公共视野。
高考状元热:那些人,那些事
四川考生“被状元”
6月21号,四川省的高考分数线还没有正式公布,一条“理科状元出自富顺二中2012级林浩然682分”的消息,就在微博以及多家论坛上开始传播,一些迫不及待地媒体纷纷登门采访。然而激动和喜悦没有超过36个小时,22号晚上9点多,林浩然的老师得到了确切消息,林浩然今年的高考分数是615分,与网上传言的682分相差了67分。林浩然就这样“被状元”了。
海南“满分状元”
6月25日,海南省高考分数出炉,海南侨中女生周怿以900分满分的成绩,夺得2012年高考海南理科第一名。
北京文理“双状元”
社会关注的2012年北京高考状元揭晓,今年人大附中独揽文理双科状元。因为两人均是校长推荐到大学的学生,所以两人都没有报考港校。两个状元都在人大附中学习了六年。
“状元笔记”网上热卖
记者在淘宝网输入“高考笔记”,相关的宝贝有2257件,售价从十几元至几百元不等。一家名为“刘闯253”的店铺,标价189元理科精华版笔记在一个月内销售达144件。店主承诺“凡购买笔记的同学,每个月可以向我们索要状元笔记及月考试卷”。
商家端午节广告词:“高考出榜日,端午不跳江”
这两天,各地高考状元相继出炉,一些商家甚至打出“高考出榜日,端午不跳江”的广告词,很是调侃了一把……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一场连自行车都要被“噤声”的疯狂考试,自然挡不住对成王败寇的功利炒作。
“状元房”:迷信的家长,错位的教育
在网上搜索“高考房”就可以找到很多“状元房”、“风水房”一类的链接。家长为了图吉利,宁愿多花些钱也要让孩子住进这“状元房”之中,但记者发现,这些“状元房”多是虚幌。
状元热折射素质教育尴尬
高考从来都是以分数论英雄,其地位和重要程度却从来不曾动摇。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育健全人格,这些普遍认同广泛传播的教育价值观,在高考状元光环的映照下显得无比灰暗。
高考“状元榜”还有多少意义
状元图对于教育的意义,其实在于它从一个方面清楚直观地照见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眼下状元榜存在的意义,更多是为各省市的知名高中、国内几所知名大学提供一点招生宣传、抢生源竞争的砝码,让他们得以因为状元的广告效应而在新一轮优秀人才选拔中圈得更多好材料。
为什么国人对炒作高考状元欲罢不能?
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之所以一次次落空,与其说没有规定或规定执行力差,不如说是巨大的利益链肢解和稀释了规定。只要巨大的利益链在,国人对炒作高考状元的欲罢不能就会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就不必对三令五申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之类的“劳什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
高考状元炒作背后:谁在坐收渔利
被炒作的状元们,是无辜的,以至于成为功利者谋利生财、沽名钓誉的工具。商家和高校炒作的痕迹和功利的欲望显而易见,但民众又为何跟着推波助澜?背后的祸根是功利和盲目。
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多元化人才标准
不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升学渠道,就难以制止好事者对“状元”的炒作;不改变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就无法降低家长对培养“状元”学校的追捧。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理应从屡禁不止的“状元”炒作中看到根源,感到紧迫,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多元化的人才标准,才能让社会的目光从几个“状元郎”转到广大孩子的健康成长上。
淡化功利心 平常心是最好“退烧药”
高考状元再次成为公共热点,平常心才是最好的“退烧药”。擦亮被功利蒙昧的双眼,用理性的眼光去看。高考,未必是通向成功人生的唯一路径;高考状元,也未必是命运的绝对优胜者。淡了功利心,才能破除对成功的狂热迷信,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从育人角度推进制度改革
大学升学考试,应该具有双重功能,选拔和育人,既要把人才公平地选拔出来,又要起到育人作用。所以,要摆脱“状元”引发的现实纠结,必须增加升学考试制度的育人功能,从育人角度来推进制度改革。
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另类”状元
“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抓阄抓出的状元、饽饽状元、鸭蛋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