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中“抢生源大战” 10万奖励吸引尖子生

7月10日-7月20日,河北省教育厅专项检查全省高中办学行为,其中针对普通高中,将重点检查是否跨范围招生、是否提前招生、是否单独组织考试等情况。

近年来的中考前后,河北一些高中在各地设点,聘用招生代表,跨地招生;甚至给钱、给物,贿赂个别初三老师,以拿到初中尖子生的信息和名单。

针对高中的“生源大战”,河北教育部门连年发文规范,但生源跨地区流动仍屡禁不止。一位河北省中学教育专家认为,生源流动是正常现象,过度流动、无序流动才应该限制。普通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理论上学生有选择不同类型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6月22日,石家庄市中考最后一天。

下午4点,赞皇县中学附近,出现两位石家庄市第九中学的招生老师,他们散发该校“珍珠班”的资料。

“珍珠班”是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设立的,面向该市范围招收家庭贫困、学习优秀的初中毕业生。赞皇县是石家庄市下辖县,也在招生范围内。

而这两名老师在赞皇成了不受欢迎的人。据河北当地媒体报道,正在发招生简章的两名老师,遭一伙不明身份男子围攻,汽车玻璃被砸碎,招生简章被没收。

九中正常招生为何遭遇围攻?当地教育部门人士分析,赞皇个别学校常年遭遇违反政策的生源掠夺,因此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报复。

因高中生源争夺引发的招生乱象,赞皇县已不是第一次上报纸。在赞皇当地老师看来,这不过是河北高中“生源大战”一个缩影。

10万奖励留不住学生

赞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政府承诺,赞皇中学考上一个北大、清华,奖励十万元,但却没有机会兑现

侯树军是石家庄市赞皇县中学校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高中的校长。

赞皇中学面临的最大竞争是,石家庄市区重点高中和外市、邻县高中违规跨区抢夺“优质生源”。

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仅60人。

“县里招生环境越来越恶劣,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学生,高考(微博)升学率滑坡严重。”侯树军说。

赞皇县教育局一位官员介绍,县委、县政府领导曾承诺,赞皇中学考上一个北大、清华,奖励十万元,“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

一个赞皇中学不愿被提及的数据是,该校本科升学率,由高峰时的178人,降至20人不到。

侯树军介绍说,与河北大部分县市一样,赞皇县中考生人数因人口减少,从最多时的4000人降至1300多人。县中招生规模不变,12个班600人,“但前200名优质生源流失,直接导致高考成绩和升学率受影响。”

7月4日,石家庄公布全市中考成绩。当晚,侯树军组织赞皇中学老师连夜统计出成绩,制作录取通知书,送往赞皇各所初中。

今年赞皇县中考过省级重点高中线的一共60人。侯树军希望通过诚意留住学生。“我们的老师主动联系录取的学生,电话打不通的,上门拜访。”

此外,赞皇中学今年拥有政策优势:今年起,国家将连续五年每年拿出一万个本科招生指标,分配给21个省区市的贫困县。侯树军说,“贫困县赞皇或将受惠。”

但侯树军对结果并不乐观。他清楚,摆在优质生源面前的,除了考北大、清华的诱惑,还有一些学校许诺的“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等物质奖励。

为挖生源贿赂老师

2005年后,河北省教育厅通过各种方式对跨区招生加以禁止,但屡禁不绝

赞皇县面临的跨地区招生抢生源,目前是被河北省教育厅所明文禁止的。

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官员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升学压力增大和教育市场发育完善,学生流动就读增加。到本世纪初,河北高中出现了“挖生源”现象。

综合多名高中校长描述,“挖生源”主要表现为:高中在招生片区外的各地设点,聘用招生代表,到县区甚至乡镇,向学生许诺金钱和优惠就读条件;为了拿到初中尖子生的信息和名单,甚至腐蚀个别初三老师。

“这些做法突破了教育工作者道德底线,败坏了河北教育形象。”石家庄一中校长田运隆称。

因此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出台规定,要求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地区招生,同时对挖生源的行为进行限制。

规定要求“不得在规定招生时间之前,以任何形式提前录取或给拟录取的学生做出承诺(如减免学费、照顾分班等)”;“不得以金钱、实物或其他形式收买或变相收买学生”等。

河北省的规定是全国基本通行的做法。部分城市的规定稍宽,允许示范高中在计划内跨区招生。如北京市规定,普通高中不许跨区招生,示范高中可跨区招生,但招生计划极为严格。

教育学者熊丙奇介绍,限制公办高中招生范围,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出现“超级学校”,让最优质生源集中在个别学校,助长应试教育风气。“挖生源”则是跨区域招生无序竞争的后果。

2008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200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校长签订《规范招生承诺书》。公办高中不跨市招生成为首条要求,此外还要求不擅自发布招生广告、不委托个人或中介参与招生等,如违反承诺,校长负全责。

但河北多所高中校长反映:高中校长签协议后,跨地区招生反而愈演愈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金购买高分学生、“掐尖子生”等现象则屡禁不绝。

“令赞皇中学这样的贫困县高中成为最大受害者,生源大量流失,办学环境严重受挫。”侯树军说。

10万奖励吸引尖子

学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还可享受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奖励十万元,该校以此抢夺赞皇县尖子生

自认为是“受害者”的赞皇中学,面临最直接的挑战是外市、县高中违规跨区抢夺赞皇县的“优质生源”。

侯树军的办公室里至今放着一个装满“战利品”的编织袋那是去年从违规进入赞皇招生的临城中学老师处“缴获”的。里面有赞皇县一些初中平时测评考试的成绩单,学生家庭住址和电话册,上面还有学生报考意向的备注。

其中有一份临城中学与赞皇县中考生签订的“重金招生”协议,是在签协议现场,被赞皇中学的老师“截获”的。

这份协议规定,学生就读临城高中可减免学费、住宿费;还可按中考分数享受校方从1000元到3000元不同的补助;若考入清华、北大,学校奖励学生本人十万元(含入学时一次性补助)。

临城县在赞皇县南部,属邢台管辖,两县接壤。临城中学是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根据河北省规定,公办高中不得跨区招生。

临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仝孟辰7月5日向新京报记者解释,进赞皇招生系教师个人行为。目前学校已经杜绝出现违规行为。

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2011年7月15日的一份通报显示,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派员到本市域外,采取不正当手段搜集生源信息,并在异地设点提前招生。

招生人员通过到学生家庭或打电话、乱发广告、许诺奖励钱物、承诺编入重点班等方式,违规拉拢生源,严重扰乱招生秩序。

前述三所学校被全省通报批评,省教育厅责成其立即退还违规招收的学生。

分校打主校牌子

为逃避省教育厅的限制政策,部分“超级中学”创办公办民助的分校,在外地招生

目前河北教育部门和各高中对其他高中跨区违规招生都非常警惕,于是部分高中开始寻找更稳妥的手段抢夺生源。

由于省教育厅规范招生的文件,针对的是公办普通高中,而对民办高中并无限制。于是,部分热门高中创办了“公办民助”分校,以民办学校的身份,打着公办名牌高中的牌子,跨地区招生,逃避政策管制。

办有民办分校的高中往往实力雄厚,高考成绩骄人,被人们称为“超级中学”。例如石家庄二中办栾城中学,衡水中学办滏阳中学。

以衡水中学为例,其官方网站的介绍中称,滏阳中学是依托衡水中学于1999年组建,并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公办民助高级中学。

滏阳中学的宣传材料称,“学校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均与衡中同时进行。”“学校任课教师由衡中骨干教师担任。”

此类公办民助学校对生源的吸引颇为有力。河北省教育考试院一组高考报名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河北全省除衡水外,各市报名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只有衡水的数据却逐年上升。

“民办高中要求‘四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核算、独立办学。”河北多位高中校长表示,滏阳中学以衡中名义招生,高考成绩宣传与衡中合并,“属于打擦边球,应规范。”

邯郸一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说“就这个问题,各校多次向省教育厅报告,但省厅答复说,衡水中学是公办高中,并无跨区招生行为。滏阳中学是公办民助学校,允许跨区招生。”

这位老师建议规范公办民助高中招生行为,公办与民办高中的招生应分开,不得相互代招,公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招生,民办学校不能以举办、参与举办或参股公办学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为公办学校招生。

河北教育行政主管相关人士表示,今年河北公办民助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已展开,将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办学行为,要求相关方案6月30日前上报河北省教育厅。记者 刘刚 河北报道

有家长问,孩子有这个(跨市就读)需求,为什么不让流动?这个限制性规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们只能说,是依据河北省的状况,主要是为了规范秩序。教育部从来没有对高中招生范围作出规定,我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上位法,高中不是义务教育,跟大学一样,大学招生怎么不划地方?

河北省教育厅官员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尖子生向好学校集中,令弱势学校升学率不断降低,甚至难以为继,而强势学校不断壮大

2009年,河北高中校长规范招生承诺书签订第二年,赞皇县中考前100名的学生,约90人被外地的高中招走,去向以石家庄、邢台和衡水三地为主。

紧邻赞皇县的临城中学,是赞皇生源主要流入地之一。7月初,临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仝孟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赞皇生源流入临城的原因是地域接近,学生家长在两所高中教学质量上会做选择。

同时,仝孟辰坦陈,在全省高中跨市招生的“生源大战”背景下,临城中学也是受害者,“临城县每年中考前100名学生,一半左右会流失。”临城中学的优质生源,主要流向石家庄市区和邢台市区的重点高中。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个别“超级中学”,即使是升学率较好的省级示范性中学,也为优质生源流失而苦恼。

省级示范性高中邢台一中位于邢台市区,学校新高三年级部一位副主任说,2010年中考,邢台市区前100名学生,留在邢台一中的只有30多名,接近70人流向石家庄二中和衡水中学。

这位副主任说,尽管学校升学率逐年提高,从2010年至2012年,本科上线数约为1000人、1300人、2100人。但因被“掐尖”,北大、清华等名校上线率却在下降,“从最多时一年考上10人,降到现在的两三个人。”

这位老师担忧,优质生源流失,高中没有升学率,令“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较弱的高中最终会办不下去。

与邢台市区近在咫尺的邢台县几所高中,已经出现这位老师担忧的问题。

邢台县是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山区环市县。邢台县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袁书凤告诉新京报记者,邢台县原有4所公办高中,受人口出生率减少和生源流失两个主要因素影响,一所高中被取消,另有2所高中合并为1所。

“邢台县中考前200名,基本留不住。”袁书凤介绍。

这几年,邢台县的高中教育一直在走下坡路。前几年,邢台县两所高中二本上线,还500多名,今年,二本上线人数仅140人左右。

与之成对比的是衡水中学,该校今年高考成绩令人咋舌。衡水中学宣传资料称,2012年高考,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中67名;理科前100名衡中52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学校”。

许多高中老师称,河北各地尖子生扎堆涌入个别学校,高考高分生自然多。

生源保卫战

邢台县加大了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县政府每年投资千万余元给高中改善硬件设施和培训招录老师

为了留住生源,各地的高中都想过不少办法。

袁书凤介绍,与河北省很多地市一样,2006年,邢台县高中搞过提前录取。

但提前录取违反招生政策,被省教育厅明令禁止,再加上行之无效,这个办法后来不了了之。

而在邢台市另一些县,早两年,为保住生源,还出现过“中考成绩绝密”的新闻。

2010年,邢台县县委书记在全县领导干部会上,给教育部门提出4个问题,其中包括高中教育质量滑坡。

近两年,邢台县加大了高中教育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袁书凤介绍,2010年开始,县政府每年都大量投资千万余元给高中改善硬件设施和培训招录老师。

与高中不景气对应的是,邢台县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令邢台县教育部门越发尴尬。

袁书凤说,对一个县来说,高中是12年教育的出口,是对基础教育的检验,高考成绩好,被认为教育办得好,否则会广受批评和指责。

与邢台县高中加大财政投入相似,赞皇县中学负债4000万,将校区从县城中心搬至近郊,新建教学楼和宿舍楼,改善办学环境以求提高优秀生源报到率。

此外,赞皇中学还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有所作为”,“卡住学籍注册关和高考报名关”。赞皇中学一位老师说,学校决心“扎好篱笆”,“和违规招生学校作斗争”。

无上位法的规定

教育部从来没有对高中招生范围作出规定,专家称高中非义务教育,学生有自由选择权

前述省教育厅官员告诉记者,2003年前后,起初出台一些限制性规定时,“说老实话,对这些限制性规定,底气并不足。”

“有家长问,孩子有这个(跨市就读)需求,为什么不让流动?这个限制性规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我们只能说,是依据河北省的状况,主要是为了规范秩序。”该官员说,河北省政府要求,出文件要有上位法的支持,“教育部从来没有对高中招生范围作出规定,我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上位法,高中不是义务教育,跟大学一样,大学招生怎么不划地方?”

该官员解释称:省教育厅下决心解决普通高中招生的乱象,主要是限制招生行为不规范的情形,如:派人到非招生范围内进行招生宣传、设招生代理、给予金钱物质奖励诱惑招生、自行组织招生考试等行为。

一位河北省中学教育专家认为,应用更理性的态度看待争夺生源的问题:生源流动是正常现象,过度流动、无序流动才应该限制。普通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理论上学生有选择不同类型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

记者采访到的大部分高中校长们都承认,禁止公办高中跨市招生的规范,无法禁住学生。早在高考前半年,一些论坛就出现集中咨询个别高中就读信息,相关帖子火爆;成功将孩子送入某些热门学校的家长,还会组建QQ群,交流心得。

一位去年费尽心思把孩子送进某省级示范中学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这个高中的外地学生,八成都是和我们一样,自己报名,他们已经不怎么主动出击,而是坐等好生源上门。”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禁止或放开跨区域招生,都只是“治标”,要彻底根治“生源大战”,关键是建立正确、科学、合理的高中教育评估机制和评价体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