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脱钩高考保送 仍系升学考量标准

         ◆核心提示

  近日,北京市教委两次发布“禁奥令”的举动再次引发了对于“奥数热”的讨论。近年来,屡禁难止的“奥数培训班”,使得近年来诸多“禁奥令”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对于奥数的热情也成为很多家长[微博]或者老师心头挥之不去的一种情节。然而,与奥数题目相比,奥数本身这道难题似乎更亟需有个明确的答案,而难度也似乎更大一些。

  “奥数”难禁,谁的尴尬?

  10月31日是北京出台“禁奥令”期限的最后一天。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奥数班”问题,两个月来,北京市两次发布“禁奥令”,禁止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并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

  据了解,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发布禁令,规定“奥赛”成绩不得与招生挂钩。此后,各地也频频发布“禁奥令”,但最终的结果却始终与政策初衷相反。十几年来,一些地方“奥数班”的影子似乎从没有远去。“奥数班”难禁,这到底是谁的尴尬?

  “奥数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虽然没有给孩子报奥数班,但在他学有余力的时候,也会提供一些与奥数有关的问题,培养他的能力。”采访中,一位高中教师张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对于奥数出现这么多的指责,问题出在奥数培训成为了一种功利性的手段,并且与招生考试紧密相关,而不是从学生开发思维的角度上来考虑奥数。”

  张老师所持观点,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也被更多的人所认可。“现在社会上对于奥数的诟病主要是来源于由奥数培训衍生出来商业化操作,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张老师告诉记者,奥数的学习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扎扎实实的努力。而一个班级中,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只占很少一部分。与此同时,学习奥数首先需要学有余力,同时还要学生确实对此感兴趣才行。

  功利价值大于能力价值

  “奥数热”有着多种原因。不同阶段的“奥数热”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奥数在升学或者择校方面的分量。另一方面,对于奥数的关注也反映了奥数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据了解,山东省从2014年起,对于曾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竞赛奖项的山东考生,应届毕业当年在其高考[微博]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向高校投档,而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奥赛由此和高考保送脱钩,然而,这是否会影响到公众对于奥赛学习的热情?

  “从2014年起,奥赛获奖就不保送了,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自主招生的路子更宽了,参加自主招生的大学也在增多,人数也在增加,从这个角度讲,奥赛为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而一些高校也比较看重这一方面。”采访中,某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会有一些家长比较看重奥赛,并且会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条件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就我们学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奥赛和高考保送脱钩,但是学习奥赛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毕竟还有自主招生和加分政策。”

  虽然奥赛不和高考保送挂钩了,但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以最终升入知名高校为考量的标准,奥赛可谓是高投入、高风险和高产出。在一些奥赛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一般都会配备有专门的教练,在不耽误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下,教练和学生一般要付出更多。

  奥数,该如何作答?

  “奥数本身并没有错,错在追求奥数之外的东西,应该让奥数回归其本来的面目。”相关专家表示,变了味儿的奥数,亟须要摆脱其功利性和应试性的一面,需要家长和老师具备素质教育的理念,让素质教育从理论逐渐回归至实践层面,同时也需要相应制度的保障。

  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了解到,近10年来,教育部门一方面严格控制奥数畸形的发展,同时禁止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2003年,济南市教育局就规定,小学一律不准举办数学奥赛及兴趣作文辅导班。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集中清理整治。而这些政策在执行中也取得了实效。

  “控制住评价就控制住了导向。奥数既没有加分,也没有特殊待遇。现在小升初是免试入学,中考的时候,奥数和升学没有任何的挂钩,这也就自然而然的卸掉了社会上盲目追求奥数成绩的动力,”济南市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现在,奥数成绩和升学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表现得比较理性一些,而学习奥数的功利性也会相对差一些。”某初中的杨老师表示。

  杨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也曾看过一些培训机构关于小学奥数的教材,但在他看来,小学奥数培训的功利性太强了。教材中约有40%的东西,到了初中后根本不会去学习;此外,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初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小学奥数里的有些内容如同凭空搭起的一座桥,必须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记忆,仅去使用那个方法,而把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脉络去掉。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觉得奥数适合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让孩子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拔苗助长这种事情还是会比较容易透支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杨老师表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