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高期望压垮孩子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与日俱增。这种增长是否与孩子本人对自己的期望相符合?家长能否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技不如人?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让其快乐、有效地发挥个体潜能,是目前多数家长忽略的课题。对此,心理专家、少儿教育专家纷纷总结方法,将智慧传授给家长,培养高自尊的孩子。
家长高期望压垮孩子
日前,针对广州的学生和家长做的一项教育调查显示,30%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正常发展,70%认为最好是超常发展。在希望孩子拥有的能力方面,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认为要培养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一项针对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研究发现,中国高中生认为他们的家长希望自己能有非常高的学历。
针对期望,大多数家长开始对孩子的潜能进行开发。结果显示,家长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孩子的理解。一个调研结果指出,中国学生的厌学出现低龄化;针对中日韩美高中生的调查报告当中,82.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最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30%左右的家长关注到了孩子的情绪变化。
“看到这里非常让人担忧,因为高中生基本上是在13岁到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出现变化,情绪比较不稳定,加上学业交友等各方面压力,其实更应该得到家长的加倍关注。”作为母亲,EF英孚青少儿学校人才发展总监、国家专业2级心理咨询师倪海英表示了极大担忧。在接受调查的中日韩美四国学生中,中国高中生是最少和父母进行交流、聊天的群体。他们觉得烦恼无处可诉。
快乐与高自尊正相关
据调查,很多中国家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自己的孩子近两周学习时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不高兴,情绪低落,不爱说话、不愿吃饭、兴趣下降,有时候失眠,经常起夜,偶尔会说“我很烦”之类的话,因此家长怀疑可能是抑郁症。
儿童教育研究者陈洁认为,临床上衡量抑郁症表现时,常用六大标准:孤独、泄气、紧张、心烦,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对成功没有信心。上述症状持续两周基本被认为有抑郁症的倾向。调查显示,表示经常有以上六种不良心理感受的儿童占受调查总数的13.6%,表示时常有的43.1%,将近80%的孩子有时经常感到紧张,70%的孩子有时经常感到心烦。中国目前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度抑郁。
负面情绪中培养征服感
当代心理学家KarenReivich进行的一项干预学校教育的活动说明,认知疗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低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目前被广泛用于情商教育的内容。实验证明,接受认知调整的孩子,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抵抗力比没有接受干预的孩子高8倍。
成长期的孩子,遇到挫折选择放弃,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习得无助。这一观点得自于一个实验,对封闭空间里的小白鼠持续性电击,一开始,小白鼠选择四下逃跑,多次努力无果后最终选择放弃。第二次实验方将空间开放,再继续对小白鼠持续性电击。这种情况下小白鼠根本不选择逃跑。实验证明:动物有习得无助,人也一样。
“反过来说,挫折可以习得,与挫折相反的征服感,应该也可以习得。”陈洁认为,从负面情绪中获得征服感,正是家庭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成绩,家长应该花更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情绪表达上,从而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处事作风。
捕捉“解释风格”调整认知
心理学里面的认知疗法是贝克所创,被称为ABC情绪疗法。 A是事件,C是结果和情绪,B是信念和认知。所以,要想改变事情,先要调整他的信念和认知。
青春期孩子比较常见的一个挫折是被团队排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谁的错? ”“我要被他们排斥多久? ”“我的生活会受到多少影响? ”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后,家长可以学习一种“成就归因”的认知疗法。
有些孩子考试考得很好,家长问他,“今天考得不错嘛”。“题目出得比较简单”。“今天题目不难吧? ”“运气比较好而已”。这种对话可以放在任何情形下进行,由此判断这个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的类型。
“所以我们要非常敏感地来捕捉孩子的解释风格,一般孩子表现出的三个方面要迅速捕捉。一是永久性。比如‘妈妈总是骂我’、‘你总是骗我’;二是普遍性。比如‘为什么你对我所有的东西都不满意呢? ’三是人格化。这件事情妈妈对我态度比较严厉,我就说‘你真是个坏妈妈’,对妈妈的评价完全定格了。”倪海英认为,孩子悲观无助的解释是从家长身上学会的,如果家长善用乐观的表达,孩子对挫折的抵抗力会迅速增长起来,他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也会随之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