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科研中成长

   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我们一线的实验教师在理解《课标》、钻研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反思行为等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不易消解的困挖掘惑。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由“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的转变,要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熟悉新的教育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方法等很多方面的变化,这无疑给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逐步转变观念,新的教育理念如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评价观渐渐为教师所接受。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科研怎样科研还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的。

关键词:    研究型教师   同课异构    平行演练     群体教研

引 言:

由于受几十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对许多问题感到茫然和困惑,如: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实践课程应怎样上;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应怎样变化;可以说,这样鲜活的问题我们遇到很多,而且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非常需要教师们在工作中去研究、去探索。教育科研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一、长期以来的观念、制度使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大门外徘徊。

从以往我们与教师的接触中,能看到在一些教师头脑中,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还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⑴中小学教师只需教学,无需科研,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我们只要上好课、管好学生、提高升学率就够了。
    ⑵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重,搞科研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学校的性质、任务和特殊职能决定的,但教学为主,并非教学唯一。

⑶经验即科研。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内,有的领导凭经验管理,教师凭感觉教学,导致重视经验,轻视理论,刻意效仿,忽视科学规律的探索;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行为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支配,过去的经验很显然不能完全照搬,教师仅凭静态的、零碎的经验办事已是陈腐的做法,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的萎缩和停滞不前。

二、教育科研的力量和魅力究竟何在呢?
   ⑴教育科研的凝聚力。新课改的新理念中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之间也要有合作的精神,这不仅是课程设置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提高和发展的需要。参加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自然的走到一起,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基本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教师的实践。所以,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必须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心灵。
   ⑵ 教育科研的开发力。教育科研是对已有的实践的反思和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把握;是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和提升,又是对教育本质的探索和概括。它需要知识、能力、智慧和良好的科研素质。每个教师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教师科研的过程就是开发教师潜能的过程。
   ⑶ 教育科研的引导力。不少校长和教师埋头实践,兢兢业业实践使人感到充实,但一味的实践又会使人陷入盲目的困境。而教育科研会让人获得探究的精神和理论支撑的力量,忠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在实践中剖析、辨别、明确方向,引导教师以理论为由、以大师为师,自觉、有效的去追求教育的理念。

⑷ 教育科研的提升力。教育科研既能提升人们的理念,使学校确立先进的办学观、教育观、学生观;能提升教师的的经验并使其从经验走向规律,从个别走向一般;能提升教育的水平,使人们从现象走向本质,从一般走向概括,使教学实践充满激情又充满理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大量实践证明,教学和科研是互动关系,教学活动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教育科研对教学具有牵引、促进的积极作用,并使教学充满活力。
 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呢?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肩负着直接的责任。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前提和关键。

 

同课异构:选定一个典型课题,同年级组的实验教师先分别按照个人对《课标》、教材、学情的把握,独立完成教学设计,然后组织集体观摩。在个体课堂演练的基础上,群体比较研究,共同反思。最后个体完成适合本班学情的教学再设计。这种教研活动中的教师群体能够共同审视一堂课的不同设计,期间不同的思想观点、操作方式在相互激烈碰撞。正是通过经验和理念的共同作用,在交锋、协调中完成经验的重新整合。

平行演练:选定一个典型课题,择成一位实验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同年级的实验伙伴共同审视、反思、调整,完成教学再设计。然后由这位教师在平行班逐一演练,每演练一次,教学同伴都要观摩、研讨,帮助执教者教学在设计。在完成所有平行班的教学之后,指教者及同伴分别反思本段教学。这种类似于微格教学的教研活动中,群体伴随着个体走过了一段稳步坚实教学过程,个体与群体的每一次反省都是理念与经验、期望与现实的碰撞,在寻求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中,在寻求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中,始终与同伴保持着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双方可以逐步体会和领悟一个具体的教学课例所蕴涵的课程发展理念,此时的理念对教师而言,就不再是教条式的干瘪的抽象物,而是同时包含着抽象与具体、本质与非本质属性的完整认识。

群体教研: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课例、话题,组织全年级或部分年级组观摩、研讨,教师群体共同审视新课程下的观念与行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整个教研活动中,教师个体及他们各自所在的教研组紧紧围绕着一节课,开展了深入扎实的研究。

    很多成功的教育实践说明,教师只能教一门功课是不行的,教师必须是“完整的”和“全能的”,所谓全能的教师,就是既会教学,又会科研,又懂管理。可以说,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事实也是如此。凡是优秀的教师,没有不搞研究的;凡是研究有成的教师,也都是优秀的。不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可对教学、教育理论的研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他们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