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要靠时间垫底

         大凡学业和事业出类拔萃之人,都是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用时最多之人。对此,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一语破的———“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也就是说,在学业和事业上,一个人是卓尔不群还是泯然众人,就看他在业余时间干什么。业余时间如何度过,决定每个人的未来。
 

  如果一个人每天学习、工作8小时,睡眠8小时,休闲8小时,那他一辈子也成不了卓越之人。他要鹤立鸡群,就必须在别人学习和工作时同样认真学习和工作,在别人睡眠和休闲时仍能挤出相当的时间专心学习和工作。长此以往,他就会具备超越常人的理论高度、专业深度、文化厚度、认知远度和技术硬度,他在学业上就会登堂入室、功成名就,在事业上就会风生水起、兴旺发达。
  这方面极具说服力的例子俯拾即是。


  曾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当代毕昇”王选为了研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他的攻关小组从1975年就自己动手做,一到1993年的春节,做了差不多18年。这18年,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呢?王选后来回忆说:“18年里头,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没有元旦,也没有年初一。年初一都是一天三段在那里工作,上午、下午、晚上,所以,我能够体会一句名言:‘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么生活’。”


  执行神州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景海鹏出征前夕,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10年里,我从没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天早上6:30起床,8点钟开始训练,一直到中午12点。吃完午饭,又从下午1点钟训练到6点。晚上用来写当天的总结和安排第二天的训练,躺在床上,还会闭上眼睛把当天的训练过程在脑海里过一遍。这10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美国泳将菲尔普斯,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夺取8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纪录的奇迹,令世界瞩目。自从进入游泳队之后,菲尔普斯每天早上5点起床赶往泳池,要练到下午6点;每周要游10万米,一年只休假5天,7年内他只有几天没有下水。


  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期间,每天上午8至9点起床,到学校完成自己必须做的课业、助教等工作,中午回家,从中午1点工作到凌晨2至3点,一星期6天都是如此,只有星期天是承诺妻子的“休息日”。就算星期天,他也会多次上机去看看实验是否在跑。每天这样疯狂地工作18个小时,一周100多个小时,他坚持了3年半。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该奖项清华大学每年只选评5名,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博士一年级学生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的学习计划表是:早上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40分钟后便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10点半听英语新闻,11点到深夜1点读书、背单词。


  的确,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冰心早就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可挤的时间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3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十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约占人生命的三分之一。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可见,我们每个人每天的业余时间多得是,它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现在是时候赋予它时代的新义了。步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成为人的生存方式,激烈的生存竞争也必然地要求我们压缩甚至挤占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工作。当然,一个人每天的学习、工作时间是有生理极限的,我们在强调时间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益。


  青少年学生正值花样年华,一切尚未定局,一切皆有可能,更应把修身和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惜时如金、勤学苦练,为创造辉煌的人生打好底、垫好基。如果在这个年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今后的人生将暗淡无光,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希望青少年学生要把朱熹的劝学诗常记心间,并把它作为激励自己前进、追求卓越的暮鼓晨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