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流行“催眠游戏”初二男生昏倒教室
关注理由:深蹲半分多钟,然后突然站立,脑部立刻产生眩晕感,头脑一片空白,就像被催眠了一样,这就是眼下福州中学生中颇为流行的“催眠游戏”。结果,闽侯四中初二年级的男生小斌(化名)玩出事了:他当场晕倒昏迷在教室里,送医院后才苏醒过来,但眼角被磕破,牙齿也磕坏了。
记者获悉,类似的危险游戏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流行。由于缺少基本的医学知识,难免发生意外。而学校不可能监控到如此具体的游戏行为,只能三令五申“注意安全”,但还是难以制止危险行为的发生。
游戏:深蹲40秒,突然站立,瞬间晕眩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了小斌,闽侯四中初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小斌身体很棒,大冬天只穿着一件秋衣和一件薄薄的外套。右边眼角有块疤,一颗牙齿也松动了,“都是那天被磕的。”提起8日上午那一幕,他有点不好意思,“怎么站起来的都不知道,醒来已经磕破了。”
小斌回忆,他跟同学“玩游戏”是在当天中午13:20左右。“游戏”其实很简单,小斌蹲在地上,按正常频率呼吸14次约40秒,然后猛地深吸一口气,突然站起身。意外就在此刻发生,小斌没有站直就晕倒了,脑门磕在椅子上。
初二年级负责人林开盛老师介绍,他闻讯赶到后马上喊了一位老师,开车把小斌送到白沙镇医院。这时小斌已经醒了,“当时感觉很累,就像刚打完球,浑身都没力气。”学校负责人也赶到医院。为慎重起见,小斌当天下午被送到闽侯县医院。在输液输氧确认无恙之后,小斌当天就出院了,第二天正常上课。
小牧(化名)跟小斌同一年级,她告诉记者,这个游戏在男生中很流行,可能是因为深蹲之后站起会有短暂眩晕感,大家都管它叫“催眠”。通常在起身时,还会有另外一个男生往站起的男生胸口按一下,但是当时小斌已经晕了,也不清楚有没有人按了他。
医生:深蹲站起致脑缺血,严重者会昏迷
“这是典型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福建省立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钟日荣介绍,所谓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比如从平卧或者下蹲,突然转为直立,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低血压。
以小斌的“催眠游戏”为例,他长时间下蹲,体循环压力增加,就意味着回到心脏和重新输出的血液都减少,从而造成脑供血不足。此时突然站起,很容易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最严重的就像小斌一样,当场晕倒。
至于站起时要深吸一口气,钟日荣分析,吸气会增加回心血流,从而补偿因突然站立导致的脑缺血,这应该是“游戏”的一个预防措施。但小斌可能蹲了太久,吸气并没起作用。
钟日荣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人们蹲久了,突然起身都会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程度不同而已。这跟身体是否壮实无关。
调查:危险游戏花样百出如何监管成了难题
记者走访了多家中小学,发现除了“催眠”,类似的危险游戏还有不少。比如捏住鼻子原地转圈,连续10圈后突然停住,多数人都会摔倒,或者分不清行进方向。这其实是考察“耳窝前庭”功能的一种方式,在飞行员招考时也会用到,但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在场,这个游戏就很容易造成伤害。此外,包括倒立、人背鞍马等传统的游戏,都有过意外。
张老师是一所乡下中学的体育老师,他告诉记者,现在孩子都比较娇气,平时体育课安排一些对抗性球类项目和高耗能活动时,他都慎之又慎,就怕出问题,但是学生课间或者放学后的一些游戏行为,要让学校完全监控也不现实。校方和老师只能反复强调“注意安全”,但学生能否听进去,就不知道了。
记者从闽侯四中了解到,小斌晕倒后,校方马上召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开了个会,通报了这起意外事件,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学生的游戏行为,防患于未然。
南京中学惊现“死亡游戏”
本报讯 曾经在沈阳、乌鲁木齐等地流行一时的“死亡游戏”,近日在南京一些中学出现,并有学生差点因此送命。
“死亡游戏”规则很简单,必须要有4个以上的人在场。一个人进行“催眠”,引导“死亡主角”心理放松,另两个人要时刻注意被“催眠”者,他一失去知觉就得马上扶住他。进行游戏时,被“催眠”的人靠墙蹲着,深吸一口气后,憋住气,然后背贴着墙马上站起来。“催眠”的人要在被“催眠”者站起来的同时,迅速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然后慢慢施压,用不了两秒钟,被“催眠”者就会失去知觉,人事不省。在这段时间里,被“催眠”者会有各种奇怪的幻觉。而要想让被“催眠”者醒过来,就得对他进行扇耳光、用利器敲打等外力刺激。
记者就此咨询了南京脑科医院的有关专家。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石静萍介绍说,“死亡游戏”是通过外力,促使心跳变慢诱发脑部缺氧、缺血,并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或产生幻觉。而一旦大脑缺氧达到3至5分钟,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脑损坏。另外,大脑缺血到一定程度还有可能导致意识丧失,变成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