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独二代”矛盾频发养育方法“暗战”
妈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孩子还没动手,奶奶先代劳了;爸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教训”他时,爷爷却在一旁准备“教训”爸爸……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独二代”现象的调查显示,有超过2/3的“独二代”家庭,因孩子抚养问题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前不久,《时代商报》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调查。在250份问卷中,有超过89%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历或正经历因为‘独二代’的抚养问题而引发的家庭战争”。
靠经验?还是靠书本?
养育方法的“暗战”
豆豆妈没有想到,原本还算和谐的婆媳关系会因为女儿的出生而变得紧张。
两年前,豆豆在众人的期盼中平安诞生。虽然是个女孩,但爷爷奶奶依然对她非常宠爱,特别是奶奶,不顾劳苦地照顾着小豆豆。这让豆豆妈开始很是感动。
但随后问题来了。“还是在医院住院的时候,婆婆就大包大揽地表示,她非常有经验,照顾豆豆就包在她身上。结果呢,宝宝出生后医生给洗澡,婆婆就皱眉头;宝宝要穿纸尿裤,婆婆脸色就变了;我们阻止她给孩子绑腿,她理直气壮地说,晚上睡觉要给宝宝绑腿,否则以后宝宝的腿会弯,长不直。”
豆豆妈的理由也很充分,怀孩子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育儿书,也经常上网在妈妈群里交流,大家都认为“绑腿”是一种不好的陋习,一方面影响孩子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影响血液循环,对孩子身体发育也不好。
可是,固执的婆婆就是不听。于是,婆婆经常偷偷地给孩子把腿绑上,而豆豆妈只要发现就会偷偷解开,双方展开了一场“暗战”。
也正是因为这件“小事”,豆豆妈和婆婆结下了矛盾,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到每顿该喂多少奶、什么时候添加辅食,该不该让孩子吃手,什么时候学步好,大到请育儿嫂、参加早教班,两代人的意见始终无法统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宏艳表示,在“独二代”的养育方面,“独一代”和父母之前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从祖辈的角度来看,他们更看重于经验和传统习惯;而作为父母的“独一代”,更相信从书本或网络上学来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几乎在所有的‘隔代抚养’家庭都存在。”
是事事回避?还是开放教育?
教育方式的PK
58岁的周仁最近十分困惑,“是自己的观念太陈旧了,还是儿子的教育方式过于开放了?”
前不久,正在幼儿园读中班的孙子松松突然问他:“爷爷,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知道我在妈妈肚子里多长时间吗?”
他当时非常震惊,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些问题。一问,才知道原来松松的这些知识都来自爸爸给他买的书——《人体奥秘》。
于是,他赶紧把书没收了,还叮嘱“小孩子以后不要看这些东西,也不要问”。
“你们的教育太开放了”,当天晚上,周仁把书拍在茶几上,非常生气地对儿子说,“我觉得大可以在青春期再看这些书。”
不过,松松爸爸却不以为然,解释说“孩子的好奇心重,就是要早点疏导和引导他,国外都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不管儿子怎么解释,周仁都难以接受他的观点,并甩了句狠话:“让我带孩子,就要接受我的方式,要不你们自己带吧。”
结果,周仁和儿子接下来连续几天都相互赌气不说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独一代”思想开放,也较推崇国外的教育方法,而老一辈人则相对保守,“这其实是两代人自身观念的一种矛盾碰撞,只不过是突出表现在了对‘独二代’的抚养上。”
是严格要求?还是处处迁就?
是非判断的较量
1月29日晚,吃过晚饭后,家住华新街东方家园的陈亮一家人出门散步。但是,谁也没想到,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出门,却都带着一肚子气回家。
“你这样带孩子,早晚要出问题的。”陈亮的妻子程欣抱怨着对婆婆说。
婆婆却毫不示弱地反击:“他这么小,不要要求那么多,大了自然就懂了。”
原来,冲突的导火索是陈亮3岁的儿子博博。
在小区里,博博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因争夺东西而产生矛盾,双方发生了抓扯。结果,把孩子拉开之后,奶奶一个劲地说:“乖孙子,你使劲打他呀,打他的头,我们可不能吃亏。”程欣却十分反对这种观点,而是教育儿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让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大家轮流玩,就是不能打架。”
婆媳之间的矛盾还不止这些。在回家的电梯里,博博由于调皮,一下子按了很多楼层。由于还有其他业主在乘坐电梯,耽误了大家不少的时间,程欣就责怪孩子:“这样做是错的,以后不能乱按电梯,要有公德心。”奶奶对此却又看不下去了:“孩子这么小,随便他吧,他只是觉得好玩而已。”
程欣说,只要一教育孩子,婆婆总是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进行反对,这让我们非常担忧,毕竟孩子的各方面习惯和判断都是从小养成的,“再这样下去,我们只有不让婆婆继续带孩子了。”
昂贵的早教该不该上?
消费观念的比拼
1月26日上午,位于龙湖花园的一家早教机构门口,27岁的郭倩与抱着孩子的婆婆张英莲发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半年的课程,要7000多块钱,太贵了。况且,孩子还不到两岁,能学到什么呀,完全是浪费。我不同意。”张英莲说。
“你不懂,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人家的孩子都来学,我们不学的话以后就落伍了。再多的钱,花到孩子身上都值得。”郭倩说。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每个周末,都有因为要不要报名而争吵的家长。”早教机构隔壁小卖部的老板对记者说。
记者在早教机构门口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等候孩子的家长们,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祖辈家长在谈到早教时,大致有两个相同的观点:“太贵”和“浪费”,他们普遍认为,昂贵的早教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帮助,还不如自己在家进行教育。而作为父母的“独一代”家长们则认为:再贵也要消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负责早教报名的陈女士也透露,“80后”父母比较热衷于给孩子报早教班,而对于价格,他们也不太计较,而且有人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要舍得投入。相对而言,对于这样的做法,老年人都比较反对,但也没办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