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试运行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防学籍造假

        数据如何采

教育部门全省采集,街道与乡镇核对户籍,两万名管理员负责更新

近日,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家试点单位,贵州完成了平台搭建、系统测试、业务培训、信息采集、录入审核、数据传输等工作,实现贵州省1.8万所中小学校,658万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全部入库。

据了解,2013年秋季学期,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系统将全国联网并试运行,届时,系统将为每名中小学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从小学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继续教育。

据悉,贵州省于2012年12月被教育部(微博)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家试点单位,率先开展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12年12月18日启动,今年3月1日开始运行。系统试运行一个月来,实现了按实际在校学生录入信息,一个学生一个学籍号并可随时提供省、市、县各级学生分类汇总表,实现“横可统计,竖可查询”。

贵州省以校舍安全信息系统为支撑,一周内完成平台搭建工作。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在省内两个市州各选择了一个区县,在每个区县各选择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开展试点工作。全面测试系统功能,包括学籍注册、招生入学、日常管理、毕业升级、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等,并模拟一个学年内完成的学籍管理业务。

按照“一次采集、防止造假”的原则和“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错”的要求,系统测试完成后,教育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学生信息采集工作,确保学生纸质表格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全省658万名中小学生纸质信息采集工作。”贵州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调研员黄开斌说。随即开展的数据录入审核工作,由街道和乡镇负责核对户籍,确保数据准确。

“但这些都不够,要让学籍管理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确保信息的可持续更新,否则信息虽然登记了,可能是假的信息,也可能是旧的信息。”黄开斌说。

为此,贵州省覆盖全省1.8万所中小学校设置近两万名学籍管理员,负责学籍的及时更新和处理,保证责任到人。

一直以来,多头统计、学生数据不准一直是困扰贵州教育系统工作的问题。“人数的统计是否精准会影响很多问题,例如生均公用经费的划拨、教科书的采购、招生计划的制定等。”黄开斌指出,“这些都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和浪费。”

数据有何用

有效解决“控辍保学”、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虚报生均经费等问题

“每个人拥有各自唯一的学籍号。教育部门能及时掌握跟踪管理每一位学生的入学、转学、借读、休学、毕业等基本信息。杜绝出现提早或超龄读书等现象。”黄开斌说。

系统能细致到什么程度,黄开斌举了一个例子。“能清楚地查阅到每天有多少个学生没到校,有几日没有到校,学习状态是什么” 。

该系统的建立,对解决农村“控辍保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留守学生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也能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登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入“学籍注册监控”栏,看到显示的为当前学生录入总数658万。点开后,可自定义查询学校信息、在校生信息数据。查出学生信息后,就可看出学生是处于休学、复学、跳级、失踪、死亡失踪、恢复入学资格、出国、回国复学等情况。

系统在“控辍保学”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在系统中可查询辖区或学校范围内的有“控辍保学”信息的学生列表,点击单个学生,可以查看具体的“控辍保学”信息和采取的措施。

“一些行政部门向我们反映,有了这个系统,老大难的私学问题解决了,多领生均经费的漏洞堵住了,不足龄生入学等‘开后门’的苦恼没有了,特殊学校多年复读占用教育资源的情况控制了。”黄开斌说。“连营养午餐都能按人数发放,不用担心发多发少的问题。”

对于系统今后的运行,全程参与该项工作的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系统维护和信息实时更新需要更大的投入。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系统管理运行、人员身份职责、安全等级保护等长效机制,保证学籍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安全、平稳、畅通、高效运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