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生因没闺蜜失眠 三成中学生交际困难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继明老师指出,大学生心理问题并非进入大学后才出现的,其实早在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心理问题就表现得格外明显。
记者近日走访武汉本地多所中学了解到,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中学生除了忧心学习成绩外,人际交往也是困扰他们心头的一大烦恼,随机抽查武汉三镇四所高中的107名学生发现,近三成学生坦称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女生因没闺蜜失眠
典型个例
汉阳区建港中学高一年级的晓琳(化名)独自一人在校外租房住,妈妈每个周末前来探望一次,可每次过来“三句话不离学习”,这让晓琳逐渐失去了和她交流的欲望。
夜里,她常常因为学校的琐事失眠,比如白天,有同学本来说好给她带零食,结果却食言,晓琳在失望的同时,开始质疑同学是否是“真心朋友”,为此辗转反侧。交不到真心朋友,没有死党,晓琳很苦恼。她说,曾和一名同学交情甚好,可有一次她的钱包遗失了,却怀疑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两人之间的友谊不复存在。
班主任刘丽说,班上42名学生,24名女生,晓琳的内心非常脆弱,而且极其敏感,和同龄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障碍,容易陷入自己的思想误区中,这需要有“知心人”在一旁疏导。
三成中学生交际困难
记者调查
记者就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随机调查武汉三镇四所高中的107名学生,其中48名男生,59名女生。29人表示曾在人际交往上有过或大或小的困扰,约占三成。而22人选择自己“内化”,有的会耿耿于怀,有的会一笑置之;7人选择会将矛盾“挑明”,有时可能造成矛盾激化。
“性格不合、爱好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往。”武汉三中高一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徐杨说。建港中学高二年级政治老师李济华提到,在隔代教育下,也有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温情,而沉默寡言。
探索对策
成长导师帮扶“特殊学生”
针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武汉部分学校已经着手研究对策进行心理辅导。昨天从汉阳建港中学获悉,该校从全校1200名学生中,通过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的方式,推选出110名学生予以辅导。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配一位导师,定期和他们交流谈心,上门家访,给他们积极、正确的思想引导。”该校副校长郑丽芳说。
专家建议
加强中学生心理“断乳期”引导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说,研究表明,孩子在中学阶段身心发展的变化最剧烈,在心理上会动荡不安,这是心理“断乳期”。
梅志罡认为,学校推行成长导师制是一种能帮助孩子释放内心情绪的有效途径。他倡议,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由专职的老师来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将社会工作体系引入到教育体系中去。在专职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让自己的心理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