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考陪读大军涌现 孩子高考升为“国宝”
陪读之后,她与儿子升为整个家族的“国宝”
与长沙香樟东路南雅中学一墙之隔的小区,一支“陪读大军”驻扎在这里,他们白天买菜、做饭,忙各种家务,闲暇时间里在楼下的坪里嘻嘻哈哈碰面,聊天或者打打牌,盼孩子下课回家。入夜的时候,他们从坪里集体消失,藏匿进租住的小屋里,照顾着自己的孩子。
这一切或许将在6月高考后暂时结束,走一拨,再新来一拨。
岳阳来的杨女士是“陪读大军”中的一员。5月28日清晨,她没有到小区的坪里去集结,独自一人搭公交车抄韶山路去了一家星级酒店订房,高考期间她的孩子将入住这家酒店。前一天晚上,孩子在书房里告诉她,很多考生家长已经在地质中学附近酒店订了房,“还不快点,就没了”。
小屋里飘出蚝油、料酒的香
在长沙,杨女士目前住的是第三套房子,60多个平方米,她一间,儿子一间,客厅、厨房、洗手间母子共用。
每天清晨6时20分起,厨房里便会飘出面汤香味,她已经在为儿子准备早餐。对于“陪读大军”而言,一天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的。20分钟左右,早餐烧熟,端上桌。大约7点钟前,孩子吃完早餐出门去学校。陪读家长们合上门,拖地、洗衣服、用餐。
“清晨各家各户都关着门,有饭菜香味飘出的屋里,住的基本上是陪读的”,杨女士在厨房里,兴致来了也会透过这些香味去感受其他住户家锅碗瓢盆的那份热闹。有趣的是,这些陪读家长头一天在楼下讨论的菜,在第二天就有人按照方法做了,菜特有的香味可以为证。
杨女士来长沙陪读已经三年。她在岳阳时也是家里的主厨,咸淡控制自如。近几个月其他陪读家长教她做黑豆炖猪肚,让她菜里多放蚝油,菜就鲜味足了。她一一照做。
家务忙完,杨女士会去买菜。这个时候,她会在小区的坪里碰到“陪读大军”的成员们。买什么菜、孩子学习情况、租房信息,这都是他们的话题。他们在那块坪里叽叽喳喳,有时候打一下扑克,或者互相推荐影碟和书,书包括被坊间誉为陪读家长手册的《学习哪有那么难》。
“陪读,无非就是把家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地方,每天的生活其实挺简单的”,杨女士说自己属于那种性格开朗的人,“也许有人觉得苦”。
当年,杨女士的儿子因成绩优异,被南雅录取。因为儿子容易感冒,她决定放弃工作,来长沙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除了孩子及其同学,不给其他人开门
“陪读大军”的热闹在下午4点钟左右降低分贝。他们都必须在这个时候回到租住的那几十个平方米的房子里,将白天买的菜煮出花样来。这个时候开始,关门闭户。
杨女士最反感晚上有人敲门。每次门“咚咚”响,她就凑到猫眼去看,有小区物管,有想租房的,有陪读家长想来串门的。她从不开门。
“我不知道其他陪读家长是否允许屋里来访客,反正我从不开门”,杨女士觉得,这个空间对于孩子太重要了,“家里进个人,孩子就会去关注这人是谁,来做什么事情”。
有一类人在受欢迎之列——儿子的同学。儿子偶尔会带同学到家里来吃饭,杨女士做拿手菜炖羊肉、煎鳊鱼款待他们。有一次,儿子突然带了9个同学造访,她做了一大桌子菜,洗了一大堆碗,后来向儿子求饶,“下次提前打招呼哦”。
自从陪读之后,她与儿子上升为整个家族的“国宝”——陪读的和读书的都“肩负”着高考的使命。亲朋好友想送好吃的、好用的来“劳军”,都被杨女士谢绝,“亲人碰面,也许好心跟孩子说一句话,会被孩子理解成压力,那就麻烦了”。
除坚持不开门这条原则外,杨女士对租住屋也有一条原则,安全、安静、干净。孩子读高一的时候,她租在学校对面。孩子每天上学要过马路。她住了没多久,就过马路找了新的房子。目前住的这第三个小房子,算是达到了她的要求。
孩子的东西尽量不去“多手”
在长沙“四大名校”及其创办的多所中学的周围,不少房屋都被出租当作陪读场地。在夜里10点钟,这些有家长陪读的孩子下了晚自习,陆续返回到租住屋。杨女士的儿子大约晚上10点半进家门,再看半个小时书睡觉——她惊讶于那些奋战至凌晨的孩子。
房子里只有杨女士与儿子两个人,晚上她催促完孩子早点洗澡,就自顾自地看杂志去了。至于儿子手头上是否还有想看的书、想做的习题,她并不过问。在她看来,自己的角色是保姆,管好吃饱穿暖的事就合格了,“不要管孩子太多”。
儿子的房间里,书本摆得比较乱,杨女士不会帮忙整理,甚至很少进房间。此前几次经历让她养成了不“多手”的习惯:一次搬家,儿子发现搬家后他的几本书不见了,责问了很久;一次她把儿子的衣服叠进自己的柜子里收好,儿子请求“娘不要动我的东西”。
在儿子房间里,墙壁上有体操运动员陈一冰的招贴画,画上有这样的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就一定要努力”。看到儿子这样布置自己的房子,杨女士很欣慰。也因此,有时候她回岳阳,会放心地留孩子一个人自己住在租住屋里。
杨女士所在陪读圈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她这么如意。屡有陪读家长气哭孩子或者被孩子气哭的。她说,有一个家长买了一堆复习资料给孩子,被孩子当场撕了;也有的家长,一谈及孩子的成绩就全身发抖。
6月份的高考即将来临。在这个陪读群体里,有些家长打算陪读完之后,干脆就不再上班了;有些家长准备重新找份工作。杨女士还没想过未来,“等考试结果出来再说”。
“也许将来很怀念陪读的日子,看着孩子成长那是多好的事情,另外自从陪读后我有很多理由可以不管岳阳家里的事情,难得有这样的特权”,杨说这话时,一阵窃笑。
陪读现象有利有弊
嘉宾: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伍果平 长郡中学高中理科实验班教师
本报实习生赵丹记者颜宇东长沙报道
在长沙各大名校及其创办的中学周边,那些小区里聚集着“陪读”这个群体,不少人专门辞职陪读。一个多星期后,这个群体里的人,将结束陪读生活。熊丙奇、伍果平两位教育界人士如何解读陪读群体?
孩子大了应着重培养独立性
潇湘晨报:您印象中,长沙的陪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陪读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您认为有哪些利弊?
熊丙奇:陪读热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不是说哪一个地方,长沙多年前就有了。
我们当下的中考、高考把学生都纳入了一条跑道上的竞争,使所有人都极其关注中、高考;父母一般认为孩子的成才路径就是怎样通过高考进入一所好的大学;父母对孩子不放心,就把很多时间放在孩子的身上,承包所有事情,孩子就只负责学习就行了。此外,跨地区招生、教育资源分布不太合理也导致大量陪读现象的产生。
我认为陪读没什么好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需要在孩子身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大了,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应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伍果平:陪读是普遍现象,在长沙出现可能有近8年了吧。原因有多方面的:作为父母,他们希望为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使孩子更好地学习。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家长、学生与教育资源更近,在学习时间上争分夺秒。
陪读益处还是有的,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也能够直接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有些孩子身体不好,父母也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不过,有些孩子面临陪读,思想上可能产生无形的压力,有时压力越大可能越考不好。
父母辞职或者放弃自己的生意,家长个人的前途也受到了影响。家庭成员分居两地,也有可能引发家庭矛盾,不利于家庭和谐。
陪读家长应多与班主任沟通
潇湘晨报:家长在陪读的这最后一个多星期里,如何表现对孩子有利?
伍果平:这段时间里,家长不要问关于学习、考试方面的事,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比如音乐、电影、足球、篮球等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要跟学校、班主任加强沟通,毕竟老师的指导更专业,父母这时的一些举动可能会适得其反;可以带着孩子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比如打打羽毛球、散步;注意饮食规律与作息规律,不要刻意改变什么,就如往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