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名校小升初招生:火热背后的掐尖战
近年来在全国多地,民办初中“名校”因中考“升入重高率”全面超过公办初中,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青睐。然而,其招生过程中少有节制的“掐尖”手法,也引发了社会的质疑。
6月22日,云南昆明的民办“小升初”招生开考。热门学校招生千余人,而报考的学生超万人,录取率约10%,其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高考。
与此同时,近日在某民办初中“名校”报名现场,一个女孩被几位老师轮番“打击”、劝说她放弃,女孩最后哭着离开。
“小升初”时,热门民办初中受家长追捧,孩子竞相报考,这在国内城市已屡见不鲜。然而近年来,这些民办学校“掐尖”的招生法也屡诟病。
在杭州,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的比例为7:3;在南京,民办初中60%的名额拿出来摇号,40%的名额自主招生。但在不少民办初中“名校”的“摇号”环节,“运气”似乎也要先给“成绩”让位。
为了找到最好的生源,热门民办初中不仅在报名阶段设置了诸多“门槛”,如查阅学生获奖证书、只接受全“A”学生报名等;甚至早在电脑派位之前,每所小学的“尖子生”已被热门民办初中轮番“摸底”,内定为自主招生生源目标。
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全优生”才是真正的报名门槛,孩子的成绩单、奖状证书等材料如不“达标”,报名现场即遭学校“劝退”,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
多位教育界人士指出,对民办初中的“私考”做法,教育部门屡禁不止,但规范乏力。为了帮助民办初中“名校”“降温”,浙江省温州市有了突破。2013年,温州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市直民办学校不允许挑生源,只准摇号入学。
温州绣山中学是2013年被要求只准摇号确定生源的民办初中。校长黄玉芬说,学校压力确实倍增。但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学校责无旁贷。
多位教育界人士指出,对教育的评价标准需要从升学率转变成“增量”,这一常识要获得公众的支持,尤其是破除目前流行的名校“生源决定论”。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说,一所优秀的学校,不该是只会培养本来就优秀的学生,而是不同的孩子都能在此得到提高和发展即“增量”。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进行生源的“常态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