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父亲的故事(杨澜回忆录)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在上海生活。几年后,爸爸在国外的任期结束,妈妈也从干校回到了北京,我被接回了日思夜想的爸妈身边。当时爸爸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当英语教师,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学院的大院里。爸妈的感情很好...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在上海生活。几年后,爸爸在国外的任期结束,妈妈也从干校回到了北京,我被接回了日思夜想的爸妈身边。当时爸爸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当英语教师,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学院的大院里。爸妈的感情很好,家里的氛围亲密、关怀而又民主。

  温馨的家庭 严格的教育

  小学三年级,学校开了英语课。也许是遗传基因起了作用,也许是住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缘故,我很喜欢英语课。爸爸对我说:“要想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好英语发音,多加练习。”于是,每天早上,我都早起半个小时,读英语的音标、单词和短句,每篇英语课文我都倒背如流。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我的英语成绩和发音是全班同学中最好和最标准的。

  在英语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我很有成就感,其他课程的学习似乎就不困难了。其实父母对我的学业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只希望我快乐。所以,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妈妈鼓励我多参加文艺活动。每当学校组织演出,我总是积极报名参加,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台前感觉,当我后来走在摄影机前的时候,就感觉小时候的经历真是太重要了,好像昨天在学校的演出就是今天的实习课一样。

  我家在北京没有多少亲戚,爸妈也很少出去应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他们对我的教育也更多地放在了生活教育上。只要在家,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我讲故事,然后告诉我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从这些故事中,我知道了一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感;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做人要讲礼貌、有修养;要与人为善,等等。

  父母不仅重视对我的言传,更重视身教。在生活中,他们处处以身作则。这样的教育让我从小懂得: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一个人要坚强、勇敢,要有信心、有毅力。

  做人要考虑公共利益

  我曾有一个当植物学家的梦想,这个梦想来自我家窗户后面的小花园。今天看来,那个花园里的植物品种少得可怜,但对当时还是孩子的我来说,这个小花园就是一个大世界。我放学后常常待在花园里,就为了看一朵花的开放或者一片叶子逐渐展开。因为还要上学,很多时候,早上的花蕾等到中午回家时,已经完全盛开了,这让我很沮丧。

  为了更好地观察,我用胶水把一张张字条粘在植物的枝条上,这样可以随时记录下观察到的情况。为了不伤及花苞或者枝条,我很认真,也很小心。有时候站着操作,有时候半跪着,有的枝条太低,我只能趴在地上进行。再加上有的植物枝条上有刺,这样一来,我在做标记时难免不被划伤。

  妈妈看我弄得一身土一身泥,胳膊上还有若干个血印,终于忍不住了:“澜澜,你怎么像男孩一样淘气呢!你这是上哪儿了?”我不说话,急急忙忙去洗脸。

  后来,妈妈得知我是在花园里“搞科研”,不仅不再责备我,反而称赞我:“你做事能这么认真,这很好。”

  热衷观察的喜好慢慢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在敏捷中多了一份沉稳。观察植物成为习惯以后,我开始查找资料,想搞清楚这些植物除了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外还有什么用处。经过反复对比,我喜欢上了蓖麻。这种不起眼的植物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我想如果在花园里全种上蓖麻,到了秋天就可以把蓖麻籽拿去卖掉,有了钱就可以买漂亮的铅笔和铅笔盒了。当然,还要买一些铲子、锄头、水桶什么的,那样干起活来更顺手。这样一来,我可以开发更多的土地,种更多的蓖麻,得到更多的钱,于是所有的同学、朋友,都可以从我这里得到铅笔,那该多好啊!我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中,不知不觉笑出声来。

  爸爸看到了,拿一根手指在我眼前晃,问:“想什么呢?”我就把自己的目标、规划和宏伟蓝图详细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这个想法确实好,很有经济头脑啊。”我得意地说:“那,就让我把咱家后面的花园变成蓖麻种植园吧。”这回,爸爸没有笑,也没有说不好,只是轻轻地问:“澜澜,你觉得花园好看吗?”我说:“当然好看了!”“为什么好看呢?”我说:“因为有绿树,还有各种颜色的花。”爸爸继续问:“那蓖麻好看吗?”我说:“蓖麻怎么会好看呢?当然不好看了。爸爸,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用处,有用的东西不一定好看啊。”说完,我好像有点明白过来了,就接着说:“蓖麻虽然不好看,但很有用途。蓖麻籽可以炼油,蓖麻皮可以做麻绳,蓖麻杆可以做装饰品和房子的顶棚……”

  爸爸没有跟着我的话题走,而是接着他刚才的话茬说:“澜澜,花园是大家的,花园里的花草各有作用,它们一起美化了环境,让大家心情愉悦。如果你全种上蓖麻,你想晚上大家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美丽的花园吗?”

  我不出声了。我的梦想就这样告一段落,但心里悄悄留下了这样一粒种子——做任何事,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这是做人的根本。

  在失败中成长

  要说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对独生子女多少有点溺爱,但我的父母却没有。14岁的时候,我已经帮家里干很多家务,洗衣、做饭之类的。不过做饭、做菜,原料都是爸妈买好的,我并没有自己买过菜,所以我第一次出门买菜,就闹出了笑话。

  那天我放学回家,见爸妈没有回来,就决定自己去买菜,给父母一个惊喜。一进菜市场,一列长长的队伍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在排队买什么呢?一问,原来是买嫩豆腐的。平时吃的都是老豆腐,今天好不容易碰到一次嫩豆腐,就买它吧。就这样,我赶紧排在队尾。等了半天,好不容易轮到我了,因为没有经验,我把钱递给售货员,却不知道说什么。售货员因为排队的人多,而我又不说话,就不耐烦地问:“你买几斤?”我犹犹豫豫地说:“买一斤吧!”售货员又不耐烦地加了一句:“给我半斤粮票。”我懵了,买菜要什么粮票啊?我吞吞吐吐地说:“阿姨,买豆腐还要粮票?豆腐……豆腐不是菜吗?”售货员吼了我一声:“豆腐是豆子做的,豆子不是粮食吗?粮食做的豆腐就要粮票,没粮票你买什么豆腐呀!”说完,手一挥,开始招呼后面的顾客。

  我只好走出了队伍,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回到家,爸妈已经回来了。我把买豆腐的经过跟他们说了,并提出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我与人为善,人却不与我为善,那我怎么办呢?妈妈知道我受了委屈,她没有去评价售货员的态度是对还是错,而是耐心地对我说:“澜澜,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关键看你怎么看。要知道,我们都是在这样那样的失败中成长的。你经历了这次 ,下次就知道该带什么了 ,对吧?如果不经历这些,你怎么会知道买豆腐要带上粮票呢?”

  我点了点头,说:“是,下次买豆腐我带上粮票就是了。”妈妈笑了:“这就对了,你下次一定可以把豆腐买回来。至于售货员阿姨的态度,我想在不了解原因的情况下,我们不能随便责备一个人,她可能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者该下班了,她看到后面还有那么多人没有买到豆腐心里着急,你说呢?”经过妈妈的劝说,我不再为别人对待自己的恶劣态度感到难过了,同时也明白了做人要宽容的道理。

  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爸爸经常因公出差,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一些小玩意。有一次,他出差给我带回一个发卡,与当时常见的塑料发卡不一样,是有机玻璃的。发卡弯成一个优美的弧线,在阳光下闪着美丽的红色荧光。我带上发卡,就找女同学显摆去了。女同学们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然后提出:“让我们戴一下可以吗?就戴一小会儿。”我当然答应了,这样的请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当时的孩子太多,戴上的人不舍得取下,排在后面的人急得去夺,结果,在你争我夺的瞬间,发卡“啪”的一声脆响,一个变成了两个。一见发卡断了,同学们马上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一哄而散,只留下委屈的我。

  刚拿到的心爱之物,没过一天就坏了,我哭着回到家。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我知道你是想让好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但人太多,发生了点意外。没关系,我帮你把发卡修好。”“真的?”我睁大了眼睛,不相信爸爸能做到。“当然是真的。”爸爸肯定地说。他拿出胶水瓶,把胶水小心地涂抹在发卡的两个断面上,用嘴轻轻地吹气,然后把两个断面放在一起,两手用力挤压发卡的两边。过了一会儿,发卡果然黏合在一起了。但我高兴了一小会儿,就又不高兴了。原来,发卡中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我问爸爸,为什么不能修得和以前一样呢?爸爸说:“既然坏了,当然会有裂痕,裂痕是永远无法修复的,所以你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最好。因为一旦做错了,就算以后有机会改正,但已经不能跟以前一样了,知道吗?”我点点头,但心里还在为发卡难过。

  妈妈看我这样,就说:“把发卡拿来,让我给它打扮一下。”妈妈找出家里的布头,先动剪刀,后拿针线,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出来了,把它固定在发卡上,不仅遮住了发卡上的裂纹,而且比刚买来的时候更漂亮了。

  我开心地搂住妈妈的脖子,连声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妈妈说:“有时候坏事会变成好事,有时候好事会变成坏事,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你看,发卡坏了,但现在又好了,更漂亮了。”爸爸不失时机地对我说:“遇到事情,别光哭,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勤动脑,勤动手,想法解决问题。”

  宽松的环境 独立的性格

  有人说,不成功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成功,因为孩子身上有父母的梦想,孩子是父母圆梦的最后希望;反过来,成功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一个相对和谐、没有压力、没有负担的生活环境里,幸福、安稳地度过一生。我的父母在世俗眼中也许并不十分成功,但他们的教育观却是后者。所以,我从小就生活轻松、惬意,没有学习的压力,也没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威逼利诱。

  妈妈的身体不是很好,上小学时,我只是简单地帮妈妈擦桌子、洗碗筷……干些简单的家务活,但是上了中学之后,爸妈开始把我当成大人一样看待了。爸爸出差不在家的时候,洗床单、买菜、做饭,甚至是换煤气这样的体力活,都成了我需要操持的一部分。

  如果说我上小学时,爸妈是在心理上像对待朋友一样把我当成大人的话,那么等我上了中学,他们就实实在在地让我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

  为了培养我的决断力,每次家里有事的时候,爸妈都要询问我的意见,给我充分的发言权。有时候爸爸不在家,我就开始“独断专行”地任意行使权利。比如,妈妈身体不好,需要买什么菜,炖什么汤,家里需要添置什么物件等,都由我说了算。在那个年代,给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发言权和决策权的家庭并不多,但我的爸妈却毫不犹豫地给了我为整个家庭拿主意的权利,使我养成了多聆听别人的意见,但最后一定要自己拿主意的性格。

  我很感谢父母给了我宽松的环境,告诉我该怎样做人,并培养了我独立的性格。正因为有了这些,我才能在日后越飞越高。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上一篇2013-10-25
下一篇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