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课改心得体会,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指引下,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课程标准》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指引下,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课程标准》,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实验过程中,我校主要做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循章立规,制度护航。
1、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对课程的设置和整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提前结束课程,认真组织开设好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艺术、信息、科学除了开足开齐,还配备了专业教师上课。同时积极构建科学学科课程体系,扩展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校本教研。如语文课增设了写字课、英语课增设了活动课、思想品德增设了交通安全课。重视综合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组织,健全管理体制。为了形成课改的长效机制,我校制定了各项活动制度,确保教研时间、教研人员、教研内容有保证。规定每周星期二上午为英语科组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为数学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上午为语文课组活动时间、周五上午为艺术信息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建立了各种例会制度,如教研组长、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及课改领导小组的月例会制度,定时交流课改工作进展情况,探讨和部署下阶段工作。健全了老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奖教奖学的激励机制,保证了课改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狠抓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师资保证。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现和有效推进课改的前提。因此,我校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制度,通过参加新教材培训、上研讨课、专题讨论、教学反思等形式,促使教师运用新理念,研究新策略,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提高老师对课改的认识,我们利用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的课改文件,还请韩军副校长还作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明确现在的课程非改不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学习了解,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集中了精力。接着,扎实开展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人写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同时还定期请专家、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正确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
2、积极参加上级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了让老师们尽快适应新课程,区教研中心组织了大量的学习培训,我校一向非常重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总是挑各科骨干积极参加。对每学期举行的新教材培训,我们更是要求所在年级全员出动参与培训学习,回来后除了要向科组汇报,还要求写学习心得。虚心向优秀学校取经,经常参加水库小学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网联学习,通过培训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注意对教学常规的培训检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制定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深化操作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要求各科组经常收集一些名优老师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扎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包括FrontPage, Authware,flash,powerpoint制作,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等),为此学校挤出财力,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工作电脑,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了教师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率超过70%,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中学”,“教中改”,在教学中推进。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实课改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课改理念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此,我们把在“教中学”,在“教中改”作为我校变革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注意课堂常规的检查监管,一方面利用不断的随堂听课、上公开课、研究课、探讨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力求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每节课上,促使老师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
1、经常检查督导,以规促教。认真落实局关于“开展常态教研,实行推门听课”的指示,学校行政及各科组长随堂听课,随时检查课改理念的贯切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要求集体备课,落实“主备教师说课(轮流)——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个性化批注——上课——反思”的流程。形成个人教学教案前,规定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的特长、风格作200字以上的个性化批注,上完课还后及时写好反思;对教案采用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进行检查,管理出效益。
2、经常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以研促教。我校每学年举行二次课堂教学比赛,上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下学期进行青年教师唱主角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每一堂公开课要求按“集体备课——试教、级组听课——级组反思修正——上比赛课——科组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利用集体智慧上课,以研促教。针对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每次活动我们要求突破一个课题。如06——07学年度的第一学期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我们就结合上一学年公开课中发现的通病——“课件花哨,教学进程以课件为中心”,就“如何恰当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作了探索和实践,现在老师们制作课件不再追求往日的富丽,追求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简化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辅助于教学;第二学期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我们就上学期的比赛课中发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手段不多的问题,就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探导,通过尝试,教师们在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手段方法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课堂教学大赛既提高了教师的技能,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促进课堂优化,推进了课改深入。
四、改革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为此我们改革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进行过程评价。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制定了“我能行”激励评价体系。评价制度以新课标为依据,家校结合,共同对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激励评价,通过激励的语言与即时的评价,激励先进(学习;做人),唤醒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愿望及对道德、纪律存在的认同),鼓励学生进步,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把“我能行”评价表设计得像奖状一样精美,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激励性的评价(有固定的格式);第二部分是家长的话;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话。操作简单、快捷,评价人发现学生亮点,马上填写发给学生带回家。评价的对象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发展、在进步的中下等学生。评价的实施动态化、日常化,一旦发现,马上表扬。内容多样化,包括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尽可能地扩大评价的信息内容。评价的主体多元性,不但是班主任、工具科教师,还包括非工具科教师、值日教师,同学,甚至校外人士。我能行评价不单时刻激励着学生,还成为家校的联系函,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要求老师对作业进行等级性评价的同时多用语言激励性的鼓励,学生的学年评价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成绩和特长,同时注意唤醒潜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评价。
五,不断探索总结,在反思中改进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把握方向,事半功陪。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靠的是大胆地尝试、总结、创新,反思是课改深入实施的保证。为此我校大力提倡反思,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并将反思记录在教案里。听课结束后,要求年级组的几位教师坐下来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和其他教师的课存在的不足,以后怎样去改进。同时也要求对指导学生的学进行总结反思,促使老师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探索和总结,再实践探索的习惯。04——05学年度在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比赛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反思,举行了课例反思比赛;05——06和06——07两个学年,我们要求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个案进行反思,积累了不少案例,还编成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索的总结反省、经验的梳理等方式,促使教师反思修正着自己的行为。
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引导下,我校教师的群策群力,准确地把握了课改脉搏,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表现在:课堂变了,不再是“一言堂”了。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有了充足的独立思考、个性展示、自由表达的时空,课堂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平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教师变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教师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从原来的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思路的点拨,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在学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 还会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搜集各种资料,筛选资料。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的各种各样资料。学生交往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标理念得到贯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课堂上老师注意为学生创设交流协作的时空,生生间经常性合作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 循章立规,制度护航。
1、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培养目标的基础和载体。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对课程的设置和整合。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提前结束课程,认真组织开设好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育、艺术、信息、科学除了开足开齐,还配备了专业教师上课。同时积极构建科学学科课程体系,扩展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校本教研。如语文课增设了写字课、英语课增设了活动课、思想品德增设了交通安全课。重视综合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组织,健全管理体制。为了形成课改的长效机制,我校制定了各项活动制度,确保教研时间、教研人员、教研内容有保证。规定每周星期二上午为英语科组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为数学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上午为语文课组活动时间、周五上午为艺术信息科组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建立了各种例会制度,如教研组长、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及课改领导小组的月例会制度,定时交流课改工作进展情况,探讨和部署下阶段工作。健全了老师的学习培训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奖教奖学的激励机制,保证了课改工作的有力推进。
二、狠抓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素质,师资保证。
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实现和有效推进课改的前提。因此,我校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制度,通过参加新教材培训、上研讨课、专题讨论、教学反思等形式,促使教师运用新理念,研究新策略,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提高老师对课改的认识,我们利用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的课改文件,还请韩军副校长还作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的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明确现在的课程非改不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学习了解,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集中了精力。接着,扎实开展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组织了三个层次的学习培训:一是通读,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通读新课标,并写好学习札记,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二是解读,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三是研读,这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人写一篇“走进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同时还定期请专家、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帮助老师正确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
2、积极参加上级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为了让老师们尽快适应新课程,区教研中心组织了大量的学习培训,我校一向非常重视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总是挑各科骨干积极参加。对每学期举行的新教材培训,我们更是要求所在年级全员出动参与培训学习,回来后除了要向科组汇报,还要求写学习心得。虚心向优秀学校取经,经常参加水库小学的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网联学习,通过培训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注意对教学常规的培训检查,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制定了新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措施和评估要求,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深化操作培训。对教师的培训仅仅停留于理论的层面上还是不够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加强了操作层面上的培训。要求各科组经常收集一些名优老师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教学的现状,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扎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组织了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包括FrontPage, Authware,flash,powerpoint制作,以及网络资源的利用等),为此学校挤出财力,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工作电脑,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了教师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目前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上课使用多媒体课件率超过70%,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中学”,“教中改”,在教学中推进。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实课改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课改理念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为此,我们把在“教中学”,在“教中改”作为我校变革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注意课堂常规的检查监管,一方面利用不断的随堂听课、上公开课、研究课、探讨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力求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在每节课上,促使老师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
1、经常检查督导,以规促教。认真落实局关于“开展常态教研,实行推门听课”的指示,学校行政及各科组长随堂听课,随时检查课改理念的贯切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要求集体备课,落实“主备教师说课(轮流)——集体研讨——形成教案——个性化批注——上课——反思”的流程。形成个人教学教案前,规定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的特长、风格作200字以上的个性化批注,上完课还后及时写好反思;对教案采用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进行检查,管理出效益。
2、经常开展课堂教学比赛,以研促教。我校每学年举行二次课堂教学比赛,上学期举行全体教师参加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下学期进行青年教师唱主角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每一堂公开课要求按“集体备课——试教、级组听课——级组反思修正——上比赛课——科组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利用集体智慧上课,以研促教。针对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每次活动我们要求突破一个课题。如06——07学年度的第一学期的“东昌杯”课堂教学大赛,我们就结合上一学年公开课中发现的通病——“课件花哨,教学进程以课件为中心”,就“如何恰当发挥课件的辅助作用”作了探索和实践,现在老师们制作课件不再追求往日的富丽,追求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简化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辅助于教学;第二学期的“青春风采”展示课活动我们就上学期的比赛课中发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手段不多的问题,就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行了探导,通过尝试,教师们在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手段方法丰富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课堂教学大赛既提高了教师的技能,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促进课堂优化,推进了课改深入。
四、改革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为此我们改革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进行过程评价。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制定了“我能行”激励评价体系。评价制度以新课标为依据,家校结合,共同对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激励评价,通过激励的语言与即时的评价,激励先进(学习;做人),唤醒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愿望及对道德、纪律存在的认同),鼓励学生进步,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把“我能行”评价表设计得像奖状一样精美,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激励性的评价(有固定的格式);第二部分是家长的话;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话。操作简单、快捷,评价人发现学生亮点,马上填写发给学生带回家。评价的对象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发展、在进步的中下等学生。评价的实施动态化、日常化,一旦发现,马上表扬。内容多样化,包括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尽可能地扩大评价的信息内容。评价的主体多元性,不但是班主任、工具科教师,还包括非工具科教师、值日教师,同学,甚至校外人士。我能行评价不单时刻激励着学生,还成为家校的联系函,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要求老师对作业进行等级性评价的同时多用语言激励性的鼓励,学生的学年评价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成绩和特长,同时注意唤醒潜能。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评价。
五,不断探索总结,在反思中改进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把握方向,事半功陪。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靠的是大胆地尝试、总结、创新,反思是课改深入实施的保证。为此我校大力提倡反思,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并将反思记录在教案里。听课结束后,要求年级组的几位教师坐下来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和其他教师的课存在的不足,以后怎样去改进。同时也要求对指导学生的学进行总结反思,促使老师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探索和总结,再实践探索的习惯。04——05学年度在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比赛的同时,还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反思,举行了课例反思比赛;05——06和06——07两个学年,我们要求老师对后进生的转化个案进行反思,积累了不少案例,还编成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索的总结反省、经验的梳理等方式,促使教师反思修正着自己的行为。
在区教研中心的正确引导下,我校教师的群策群力,准确地把握了课改脉搏,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表现在:课堂变了,不再是“一言堂”了。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有了充足的独立思考、个性展示、自由表达的时空,课堂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平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教师变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纳,教师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从原来的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思路的点拨,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在学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 还会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搜集各种资料,筛选资料。在课堂上,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篇课文或一个主题,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相关的各种各样资料。学生交往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标理念得到贯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课堂上老师注意为学生创设交流协作的时空,生生间经常性合作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纪律教育活动月学习心得体会
上一篇2013-11-26
道德讲堂ppt资源
下一篇 20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