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学会给孩子必要的惩罚

国内学校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国内某高校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起暴力事件:一名大一的男生因为与另一男生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趁那名男生早晨刷牙不注意时,用水果刀狠狠地从那名男生的背后捅了过去。而“河南唐河一中学...
    国内学校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国内某高校学生宿舍里发生了一起暴力事件:一名大一的男生因为与另一男生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趁那名男生早晨刷牙不注意时,用水果刀狠狠地从那名男生的背后捅了过去。而“河南唐河一中学发生斗殴事件 一名初中生被刺死”的校园暴力事件更是令人震惊:桐寨铺镇一中,上午9点多,发生了学生与学生打架,还动了刀子。该校西边隔壁的桐寨铺镇卫生院一医生告诉记者,被刺伤的学生经抢救无效,已于上午不幸死亡。
    这两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冲动和富有攻击性?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身为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老师以及他们的长辈,在教育方面是不是忽视了哪些重要因素呢?应如何避免孩子产生这种不良的攻击行为呢?
    教化影响孩子的行为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说明一个重要现象;教化(奖励和处罚)影响孩子的攻击行为。
    实验者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让一群4岁的孩子看录象,片中人在殴打、踢、摔玩具娃娃,但是分为三种结果,一是此人得到了奖励,在影片结尾,一个旁观者登场称赞他的行为;二是让此人受到惩罚;第三种是没有受到任何评价。
    这群4岁的儿童被分为三组,分别观看这三种结果的录象,然后,把他们一起带进放着玩偶的房间。观察发现,除了第二组的儿童外,另两组都表现出了侵犯行为(打玩偶),而且第一组多于第三组。不过,如果告诉他们,模仿录象中的侵害行为,就可以得到奖品,那么第二组的儿童也会殴打玩偶,与其他组的孩子的区别马上就消失了。这说明,孩子的暴力行为并非无本之木,它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渊源,这一实验从各个方面,都给人以很多的启示。
    影响孩子的社会各个环节
    首先,父母怎样处理曾出现过暴力行为的孩子?父母此时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打了人,但他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以后就自然会没事了;有的家长甚至鼓励孩子打的好,这样就不受欺负;有的家长则批评教育孩子,尽管别人打你不对,但你打回去也是错误的,你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告诉老师。
    其次,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但是很多父母很少觉得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往往不太控制自己的行为。调查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家庭存在虐待儿童的行为,包括精神、躯体的虐待;百分之二十五的夫妻之间有着家庭内的暴力,当大人试图用暴力来控制局面、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时,无形中就成了孩子的表率,孩子也会在社会中出现同样的行为。
    媒介环境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很多的影视剧、卡通片、电子游戏、玩具,内容涉及暴力,在不少闯关游戏中,只有杀了一个人,才能闯过一关,或者获得积分,这就在无形之中传递出一种错误信息,让孩子以为暴力攻击是受到鼓励和赞扬的。因为孩子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奖赏和惩罚,还与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通过对某人的制服可以获得心理的满足,那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择手段,这就是宣传的示范效果。
    孩子在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第一次通过暴力行为获得了一些好处,比如通过打其他小朋友得到了一个玩具,而父母、家长、学校不重视这个问题,从心理上放纵他,不教育、不惩罚,孩子就易形成一种印象:可以通过实施暴力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必受到惩罚,这样多次反复、强化,形成攻击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用拳头说话。
    学会给孩子必要的惩罚
    过于被溺爱的孩子,容易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我过度膨胀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中,除了奖励,必要的惩罚也很重要,父母要给成长中的孩子立一些规矩,让孩子知道,你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否则,孩子在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难以被社会接纳。
    但何时该奖励、何时该处罚?知道这个分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恰当的惩罚,会从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到孩子,所以,惩罚有一定的策略。
    首先,惩罚一定要及时,如果是上个月的事情到这个月再惩罚,孩子已经将事情淡忘了,延迟的惩罚没有效果。
    其次,要检查惩罚的效果,让孩子服气,在惩罚过孩子后,要跟他谈心:今天为什么要惩罚你?如何避免下次受罚?这种沟通对孩子很重要,他会逐渐学会一些价值观。
    还有,实施惩罚的家长一定不要失去理智。比如别人上门投诉你的孩子打了他的孩子,你觉得丢脸,气极了打孩子,但实际上这样做没有好处,只是打给别人看,惩罚孩子是要告诉孩子,我们是对你负责的,此时一定要理智,避免暴跳如雷、气势汹汹,否则孩子也容易学会你的这种不理智的处世方式。
    另外,惩罚也可成一种提醒。如在学校孩子经常打同学被老师、家长投诉,就可以在他房间内或者桌子上画图作记录,有错就记分,剥夺他的一些权利,但如果上周孩子被投诉了三次,这周投诉了两次,家长就可表扬他一下,这样奖惩结合,通过鼓励,逐渐减少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孩子会逐渐走上我们希望的轨道。
    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讨论:打人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式吗?因为孩子是单向直线的思维,而大人更加灵活,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性,家长就应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他;其他同学打了你,你可以走开,向家长、老师求助,或者警告对方再打就报告老师,不一定非得使用拳头。
    要告戒孩子: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在社会中人们要学会忍耐,锻炼心灵的容受性。遇到问题时,要有灵活应变的心理潜质与技巧,因为社会上总有不好的人、不顺心的是,不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上一篇2014-01-10
下一篇 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