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国旗下的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学苦练在少年(中学校长篇)
2014年3月国旗下的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学苦练在少年(中学校长篇),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在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当中终于发现了炭丝来做灯丝,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是就是励志和勤...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在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当中终于发现了炭丝来做灯丝,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是就是励志和勤奋。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励志和勤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励”是鼓舞,劝勉;“志”是关于将来要有所作为的意愿和决心,是有识之士的心愿。“励志”是激发文气,以求有所作为的意思。
励志首先要有志气,有求进取成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少年时的项羽,亡国之初,遥望秦始皇威武的车队,既没有被慑服,规手就范做亡国奴,也没有敬畏,更没有“图穷匕首见”,逞匹夫之勇,而是遥指横扫六国,四方臣服的秦始皇说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后来,他以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的历史长河掀起澎湃的浪潮,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后人举目共仰,千秋景慕的豪气冲天的英雄和霸主。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气魄!
其次,励志要有志向,有高尚、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少年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当时与他同班的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只是为了满足个人修养和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受欺辱,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立下远大志向,为祖国的兴盛而学习和奋斗,后来成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可见,高尚、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人一生的引领作用有多么巨大!
第三,励志一定要有实践,要为实现志向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近代中国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两岁时父亲去世,兄妹五人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但他凭借坚毅顽强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品质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当时学校奖励给他一本英文世界地图册,张钰哲如获至宝,终日手不释图。带着走向世界、探求知识的兴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开始学习机械工程,但当他了解到天文学在中国日渐消亡的现状后,毅然决然转考芝加哥大学天文系。他怀抱救国的雄心,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进行天文学研究。天文计算浩繁无比,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演算的草稿往往绵延数十页都不能穷尽,如果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以致前功尽弃,张钰哲却乐在其中。为了便于观测又要节省房租,他长期住在天文台的阁楼里,夜以继日观测行星。功夫不负有心人,1928年冬,他用口径60厘米的反射天文望远镜终于发现了苦苦追踪两年之久的一颗小行星,他惊喜地按下相机快门,又经过数月的观测和轨道计算,他相信这是一颗从未有过记录的小行星。他的这一发现很快得到“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按国际惯例,小行星可以由它的发现者命名,这是给那些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工作者的权力和荣誉。张钰哲首先想到的还是祖国,他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从此,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中华号”带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遨游在太空。从张钰哲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树立远大志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我知道,我们在场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有理想的,有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政治家,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有的要做科学家,成为附中校史上又一名院士,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有的想成为艺术家,像明星一样闪烁在荧屏和舞台,促进文化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的要做企业家,像比尔•盖茨一样坐拥亿万资产,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回报社会;有的要从军,有的想经商,有的去行医------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从全面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清自己作为一名附中人所肩负的重任,把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发扬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献身科学的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以坚持不懈、顽强刻苦的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就一定会有充实的生命和成功的可能。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顶点之所以光辉,正在于其艰难,在于需要超人的毅力去坚持、需要超人的睿智去创新;这种顶点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明朝的宋濂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向别人借书来看,“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冬天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冰,手指冻僵了他也不懈怠停止;成年以后,他背着经书到很远的地方去寻师求教,天气严寒,路途险恶,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老师那里,耐心等待,“俯首倾耳”虚心请教;生活清苦,他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鱼肉,穿着破衣烂袄,生活在一群衣着华丽的纨绔子弟中间,却乐在其中,一点也不羡慕别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朝时就被召为翰林院编修,朱元璋称帝后,宋濂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后来主修《明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著有《宋学士文集》,与刘基、高启并列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我们附中许多著名的校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施蕴瑜、王业宁等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刻苦用功,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便无法完成学业。
现在,我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习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从无知到有知再到创新的过程,也是应该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勤学的名句可以说数不胜数: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但是光记住这些名言警句还远远不够,勤奋学习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按时到校,充分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敢于质疑,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摸索并掌握科学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重视每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成功的机会。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希望我们新城初中的每一位同学们都能牢记“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信念,勤奋学习,汲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成为二十一世纪强大中国的“社会中坚”。
谢谢大家!
Hot:2014年3月国旗下讲话稿
早上好!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爱迪生在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当中终于发现了炭丝来做灯丝,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是就是励志和勤奋。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励志和勤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励”是鼓舞,劝勉;“志”是关于将来要有所作为的意愿和决心,是有识之士的心愿。“励志”是激发文气,以求有所作为的意思。
励志首先要有志气,有求进取成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少年时的项羽,亡国之初,遥望秦始皇威武的车队,既没有被慑服,规手就范做亡国奴,也没有敬畏,更没有“图穷匕首见”,逞匹夫之勇,而是遥指横扫六国,四方臣服的秦始皇说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后来,他以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的历史长河掀起澎湃的浪潮,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后人举目共仰,千秋景慕的豪气冲天的英雄和霸主。试问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气魄!
其次,励志要有志向,有高尚、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少年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当时与他同班的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只是为了满足个人修养和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受欺辱,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立下远大志向,为祖国的兴盛而学习和奋斗,后来成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受到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爱戴。可见,高尚、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人一生的引领作用有多么巨大!
第三,励志一定要有实践,要为实现志向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近代中国天文学奠基人张钰哲两岁时父亲去世,兄妹五人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但他凭借坚毅顽强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品质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当时学校奖励给他一本英文世界地图册,张钰哲如获至宝,终日手不释图。带着走向世界、探求知识的兴趣,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开始学习机械工程,但当他了解到天文学在中国日渐消亡的现状后,毅然决然转考芝加哥大学天文系。他怀抱救国的雄心,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进行天文学研究。天文计算浩繁无比,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演算的草稿往往绵延数十页都不能穷尽,如果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以致前功尽弃,张钰哲却乐在其中。为了便于观测又要节省房租,他长期住在天文台的阁楼里,夜以继日观测行星。功夫不负有心人,1928年冬,他用口径60厘米的反射天文望远镜终于发现了苦苦追踪两年之久的一颗小行星,他惊喜地按下相机快门,又经过数月的观测和轨道计算,他相信这是一颗从未有过记录的小行星。他的这一发现很快得到“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按国际惯例,小行星可以由它的发现者命名,这是给那些对人类有贡献的科学工作者的权力和荣誉。张钰哲首先想到的还是祖国,他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从此,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中华号”带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遨游在太空。从张钰哲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树立远大志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我知道,我们在场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有理想的,有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政治家,在国际国内事务中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有的要做科学家,成为附中校史上又一名院士,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有的想成为艺术家,像明星一样闪烁在荧屏和舞台,促进文化繁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的要做企业家,像比尔•盖茨一样坐拥亿万资产,在改善自身生活的同时回报社会;有的要从军,有的想经商,有的去行医------无论你的理想是什么,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从全面创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清自己作为一名附中人所肩负的重任,把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发扬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献身科学的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以坚持不懈、顽强刻苦的态度投入学习和工作,就一定会有充实的生命和成功的可能。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顶点之所以光辉,正在于其艰难,在于需要超人的毅力去坚持、需要超人的睿智去创新;这种顶点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描述的那样,“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明朝的宋濂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向别人借书来看,“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冬天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冰,手指冻僵了他也不懈怠停止;成年以后,他背着经书到很远的地方去寻师求教,天气严寒,路途险恶,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老师那里,耐心等待,“俯首倾耳”虚心请教;生活清苦,他一天只能吃上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鱼肉,穿着破衣烂袄,生活在一群衣着华丽的纨绔子弟中间,却乐在其中,一点也不羡慕别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朝时就被召为翰林院编修,朱元璋称帝后,宋濂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后来主修《明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著有《宋学士文集》,与刘基、高启并列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我们附中许多著名的校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施蕴瑜、王业宁等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刻苦用功,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便无法完成学业。
现在,我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学习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从无知到有知再到创新的过程,也是应该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勤学的名句可以说数不胜数:天才出于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但是光记住这些名言警句还远远不够,勤奋学习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按时到校,充分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敢于质疑,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摸索并掌握科学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重视每一门学科,关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且坚持不懈,才能给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成功的机会。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我希望我们新城初中的每一位同学们都能牢记“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信念,勤奋学习,汲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成为二十一世纪强大中国的“社会中坚”。
谢谢大家!
Hot:2014年3月国旗下讲话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2014年3月国旗下的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学苦练好少年(小学教师篇)
上一篇2014-03-06
2014年3月国旗下的讲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学苦练在少年(学生篇)
下一篇 201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