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南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江南十校联考二模已经考试结束,下面是21教育网给各位收集过来的2014江南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4年5月17日...
2014江南十校联考二模已经考试结束,下面是21教育网给各位收集过来的2014江南十校联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4年5月17日上午)
Word版转换及整理:淮南六中 程道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不是无根之木,而是流动的历史,这种流动性,往往来自“现代”对“古代”的重新定义与重新解释。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正是通过不断返回自己的古典文化传统,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最终使得自己不断开出新意、发展壮大。
②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性压力,各大古老文明都面临痛苦的现代化转型的任务,不仅仅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压力,还有来自伦理和价值层面的挑战:各大古老文明如何面对自身的传统?当代,视西方文化为普世文明而力图切割自身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视西方文化为欲望膨胀之祸而力图返回自身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似乎都不愿意承认,传统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和话语重新诠释传统。
③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文明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
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必须重新解释传统、重新解读经典的问题。魏晋南北朝以降,佛教思想大为盛行,使得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极大挑战。在思想文化领域,佛教思想对士人精英的影响广泛。虽然不时有儒家学者排佛之论,如唐时韩愈《谏迎佛骨表》以纲常伦理、夷夏之防来否定佛学,但只能从较为浅层的现实效果来批评,无法从理论深度加以驳斥,因此,无法收拾被佛法吸引的人心。唐代藩镇割据之后,中原秩序再度分崩离析,武人政治暴烈,文脉散落民间,重建政治秩序意味着不仅要抑制军权,也需要复兴儒家思想来收拾人心。宋时,平民士人担纲起复兴文脉之责。他们已经认识到,佛教内含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而儒家思想偏于世俗,较为朴素,正是不足所在。宋儒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吸收佛家思想中的思辨因素,将朴素“三纲五常”予以形而上学的论证,如此,才能真正说服精英、教育精英。而儒家经典中,《五经》史论较多,难以进行形而上学论述,而《四书》讲心性,则可以进行思辨发挥。由此,朱熹历时二十余年重注《四书》,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这场斗争,如果从韩愈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方获成功。
⑤重新解释传统不仅体现在对经典的重新解释中,也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明中叶以后,商业贸易勃兴,中美洲白银通过贸易不断向中国流动,白银资本发达,土地兼并加快,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嘉靖十五年(1536),大学士夏言上书请求开放民间祭祖,改变了“礼不下庶人”的惯例。“礼”向老百姓开放,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了围绕祠堂,建立大家族的经济共同体,用祠田等来维持共同体,抵御商品经济冲击和流民化的趋势。依靠宗族的力量办学校、修路、兴建小型水利、供养鳏寡孤独。事实上,这是推动以宗族为中心的地方共同体建设,也可称之为明代的“社会建设”。
⑥中国的历史实践表明,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活学活用。要做到活学活用,就得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将传统看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经验,使传统活在解释中,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断回应和接续传承之中。
(节选自《文化纵横》2014年第一期)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这种流动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源于不断地返回传统,借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整政治秩序。
B.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历代的经典文献,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
C.生活中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言行重新诠释着传统,这是当代的激进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似乎不愿承认而已。
D.历代的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去解释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应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接着以具体历史事实为例剖析论证,指明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途径。
B.①②段先对比中西文化,进而点明了文化的流动性特征,指出当代各大文明古国在文化传承认识上的误区。
C.③段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上文引述提纲挈领的概括,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中国文明传承的具体剖述。
D.④⑤段以中国历史发展沿革为例,分别从经典的重新解释和制度设计两个角度,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文章论点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壮大给各大古老文明带来了来自政治和经济、伦理和价值等层面的严峻挑战。
B.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宋代则是儒家思想重新夺回了思想领导权。
C.明中叶以后,依靠宗族力量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在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这是明代“社会建设”的成功范例。
D.传统文化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资源和经验,它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得到重新定义与解释,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延光等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晋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掌枢密。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汉高祖耻之。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崧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崧素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善。后周太祖入立,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枢密使王峻闻之,多台符有义,乃奏诛延遇。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领镇州节度使 领:管辖
B.辟崧掌书记 辟:征召
C.崧亦数称重威之材 数:屡次
D.多台符有义 多:称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阴遣人之蜀 寡人之于国也
B.明宗选将以捍太原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乃拜崧太子太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崧自由聪颖善文,在魏王继岌手下任职时,就曾率人假造朝廷诏书,成功化解继岌因滥杀大臣而造成军心涣散的被动局面。
B.明宗时期,晋高祖因惧怕朝廷内患殃及自己,趁外族契丹入侵之际要求出镇外藩,当时正是李崧的极力荐举才得以实现。
C.汉高祖起初在晋时,枢密使李崧因对与他同列的杜重威倍加赏识和重用,招致高祖忌恨,为此他在汉时处事不得不小心谨慎。
D.李崧在晋时得罪汉高祖,外族契丹对他的礼待,尤其是他与外甥、李守贞等人的谋反行为是导致他最终被灭族的根本原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3分)
(2)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3分)
(3)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雨中花·岭南作①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②。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应璩兄弟与刘桢。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有志矣,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① ,② ,③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④ ,⑤ ,⑥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①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④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生命的滋味
小 白
①家里养了一只猫。今年秋天,它产下了两只小猫,都带着虎皮纹,一只跟它自己一模一样,一只猫色发黄。猫的生命是很单调的,幼年神情天真,看见会动的很激动,试探几下扑过去,一年过后,就变成了老猫,每天醒着为了吃饭,吃饭为了睡觉,深情愁苦,兴味索然,抱在怀里安安稳稳,不失为默默温情。
②前几天回家,老猫和小猫偎依睡在窝里,小猫敌视地看着我,老猫则紧紧盯着我,随时准备起身跑到食碗边。那只黄色的小猫不见了,我知道,它被送走了。母亲说,那只小猫送给了卖猫粮的宠物店。宠物店的人特别喜欢它,宠物店周边的人也很喜爱它。有一天它被狗追着跑,跑到马路边,被自行车轧死了。
③母亲的话,说的很轻。我抚摸着老猫的头,一边逗紧张兮兮的小猫。它们知道这件事吗?
④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的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的看着我。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
⑤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直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它们最后团聚了么?
⑥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绑架现场。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尽可能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与为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设计。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受好奇心驱使,来到一间小屋,想看墙上还未揭掉的字纸,却在地上,一处辨不清是毛毯还是沙发皮套的堆放物里,发现四只团在一起的小黑狗,它们的身体半截盖在被子之下,虽然简陋,却能给它们足够的温暖。离开之后,我们沿着马路继续考察,一直母柴狗穿过花坛,遥遥地看了我们一眼。厂房已经荒废多年,沿着马路的一边为了美观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预想会在那里遇到流浪汉,却发现那里有狗的一家。它们会不会饿肚子,小狗长大之后,会继续流浪吗?
⑦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为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
⑧人生之中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事情,痛苦与烦恼常存,有时出自强烈的打击,有时出自难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圆满常常难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骚动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觉,记忆里的伤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让人更容易离开现实,变得像亡命之徒,与自己作着旷日持久的追逃噩梦。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
⑨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
(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1.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6分)
答:
12.第一段“小猫变成了老猫,每天醒着为了吃饭,吃饭为了睡觉,深情愁苦,兴味索然,抱在怀里安安稳稳,不失为默默温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13.赏析下列句子。(6分)
(1)猫和小猫偎依睡在窝里,小猫敌视地看着我,老猫则紧紧盯着我,随时准备起身跑到食碗边。(3分)
答:
(2)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尽可能多的野草。(3分)
答:
14.结合文本探究“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蕴含的深意。(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扭捏 阴霾 驰援 急风劲草 促膝谈心
B.肆意 坐阵 规矩 通宵达旦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真谛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D.甄别 绪论 喝彩 名门旺族 共商国是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
B.在索契冬奥会短速滑男子1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韩天宇,凭借惊人的爆发力,获得银牌,令人刮目相看。
C.著名导演冯小刚导演了一场别无二致的马年春节晚会,全国观众对这场春节晚会褒贬不一,看法不尽相同。
D.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不经意丢弃在校园里废纸信手拈来,集中到学校放置的垃圾箱中。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教育部正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B.每年春夏之交,发热患者增多。有的医院为使患者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患者及其家属都感到满意。
C.该校狠抓教学质量,重视校园文化,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教学骨干,所产生的效果在全省产生强烈反响,纷纷前来学习。
D.乘坐高铁是现代人出行方式之一,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旅客如果乘坐高铁,从合肥到深圳,大约仅需要8小时左右。
18.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4分)
日前,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马燕合引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答:
19.下面两幅统计图表,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阅读下列两幅图表,根据要求拟写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得超过35字)(6分)
表一: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表
时 间甲 校乙 校
2011年600人600人
2012年1000人625人
2013年2000人1100人
表二:2013年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表
学 校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其他活动
甲50%38%12%
乙30%60%10%
结论一: (3分)
结论二: (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俗话说:“开卷有益。”读书对人有很多好处,可以帮助人“修心”。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里没有书籍,① 。读书还能够祛除人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读书人不回无奈和茫然,② ;读书人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因此,③ 。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家,有家风;校,有校风。当前社会里呈现节俭风、文明风。无论是家风、校风,还是社会风气,都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B【解析】答非所问,B项说的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资源和方法。
2.C【解析】A.应是“总分总”结构。B.应是先点明特征再对比分析。D.“从正反两面”错误。
3.B【解析】B项中“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在文中无依据。
二、(33分)
4.A【解析】领:兼任。
5.D【解析】D.介词,凭借、依靠。A.动词,到、去;助词,无实义。B.目的连词;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就;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6.D【解析】从“澄乃教延遇告变……又以蜡丸书通守贞”“乃白诬伏”来看,应是莫须有的罪名。
7.(1)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大概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德”“阴”解释各1分,表示判断的“也”1分)
(2)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素”“谮”解释各1分,“为……所”句式1分)
(3)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遇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赦”“宥”“难”解释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1)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2)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
9.结尾三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2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一个心魂人梦重返故园的结局,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惋,把去国离乡的悲情推向极致。(2分)
10.甲:①有志与力,②而又不随以怠,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⑤可以无悔矣,⑥其孰能讥之乎。
乙: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哀民生之多艰,③星汉灿烂,④别有幽愁暗恨生,⑤在乎山水之间也,⑥叶上初阳干宿雨。
三、(24分)
11.先写家里的一只猫生活单调而快乐,(2分)然后回忆以前看到的猫的生活的情景,(2分)最后表达自己对生命滋味的思考。(2分)
12.内容上突出猫的生命滋味——兴味索然,默默温情;(2分)结构上引起下文,猫后来的生命历程以及我对生命的思考。(2分)
13.(1)运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突出小猫和老猫都担心我伤害到它们,(1分)小猫和老猫在一起其乐融融,感受到生命的乐趣。(1分)
(2)突出了小黑狗生存环境的恶劣,反衬小黑狗和母柴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环境的恶劣,1分;反衬,1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分)
14.(1)我们的生活有时是单调的,但也很快乐。猫的生命是很单调的,幼年神情天真,变成了老猫,安安稳稳,温情脉脉。(3分)
(2)我们生活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生命虽脆弱而坚强。我们从未听说猫或狗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3分)
(3)生活中,因为一端“苦”,让我们识别出了另一端“甜”;因为一端“甜”,让我们识别出了另一端“苦”。(2分)
15.C【解析】A.“急”应为“疾”,B.“坐阵”应为“坐镇”,D.“名门旺族”应为“名门望族”。
16.B【解析】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A.擢发难数: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比喻罪行很多。此处不合语境。C.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别无二致”是两个对象进行比较,但语境中只有“一场”晚会,所以不合语境。D.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废纸不能用“信手拈来”。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17.A【解析】B.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的办法”。C.“凝聚”和“骨干”不搭配;“纷纷前来学习”的主语应为“很多学校”。D.“大约”和“左右”删去一个。
18.科技部人员认为京津冀治霾进程将快过发达国家。(科技部人员认为,1分;京津冀,1分;治霾进程,1分;发达国家,1分)
19.结论一:从2011年到2013年,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均逐渐增加,其中甲校增长快于乙校。(3分)
结论二:甲校2013年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最多,乙校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最多。(3分)
20.①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2分)②因为可以从书中获取智慧。(2分)③我们平时要多读书。(1分)
五、(60分)
21.【提示】学生可选取家风、校风、社会风气任一方面,谈论对自己的影响。
评分标准:参考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崧幼年聪敏,能写文章,当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当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用崧当掌书记。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崧入见对继岌说:“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事?实在不能宽容崇韬,到洛阳再杀他也不晚嘛?现在远征五千里,不见诏书杀了大臣,动摇人心,是自取祸乱呀!”继岌说:“我也很后悔,现在怎么办呢?”崧才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里以黄纸作诏书,用的是都统印,第二天早晨告谕诸军,人心才安定下来。
回师途中,继岌死在路途上。崧到京城,任圜判三司,因守孝离职回乡。服除,范延光当镇州节度使,征召崧做掌书记。长兴中(930~933),明宗年龄大了,秦王从荣无法无天,晋高祖当六军副使,害怕惹祸殃及自己,要求出镇外藩。这时候,契丹侵入雁门,明宗选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范延光等人想派康义诚去,只右崧说:“太原,国家的北门,应当派重臣,非石敬瑭不可呀!”大家都同意。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
高祖死,出帝即位,用崧掌枢密使。以前,汉高祖在晋掌亲军,当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级,汉高祖以之为耻。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重威代替他当侍卫使,崧也多次称赞重威的才干,于是汉高祖认为是崧排斥自己,非常恨他。崧最终叫重威率大军,在中渡被契丹打败,晋便灭亡。
契丹耶律德光进犯京城,德光多次听到延光等人称赞崧的为人,入京城后,对人说:“我攻占南朝,只是为了得到崧一人罢了。”于是提拔崧当太子太师。契丹北返,命令崧率全族同行,留在镇州。后来麻荅放弃镇州,崧才得以回京。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所以崧遇见汉的权臣,常常警惕谦虚谨慎,不敢得罪他们。
汉高祖入京,把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崧弟屿的仆人葛延遇为屿经商,常常吞没钱财,屿鞭打他。延遇夜里跑到逢吉部下李澄家。那时,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叫延遇报告说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商议凭借山陵放火焚烧京城,又用蜡丸书信与守贞通谋造反。逢吉把崧关到侍卫狱中,崧知道难免一死,就自己被迫承认,最终受到族诛。
崧平时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友善,后来周太祖即帝位,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遏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枢密使王峻听说了,称赞台符有义气,才上奏杀了延遇。
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4年5月17日上午)
Word版转换及整理:淮南六中 程道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不是无根之木,而是流动的历史,这种流动性,往往来自“现代”对“古代”的重新定义与重新解释。从15世纪到19世纪,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正是通过不断返回自己的古典文化传统,通过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最终使得自己不断开出新意、发展壮大。
②面对西方文化带来的现代性压力,各大古老文明都面临痛苦的现代化转型的任务,不仅仅来自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压力,还有来自伦理和价值层面的挑战:各大古老文明如何面对自身的传统?当代,视西方文化为普世文明而力图切割自身传统的激进主义与视西方文化为欲望膨胀之祸而力图返回自身传统的原教旨主义,似乎都不愿意承认,传统与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和话语重新诠释传统。
③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文明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
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必须重新解释传统、重新解读经典的问题。魏晋南北朝以降,佛教思想大为盛行,使得传统的价值理念受到极大挑战。在思想文化领域,佛教思想对士人精英的影响广泛。虽然不时有儒家学者排佛之论,如唐时韩愈《谏迎佛骨表》以纲常伦理、夷夏之防来否定佛学,但只能从较为浅层的现实效果来批评,无法从理论深度加以驳斥,因此,无法收拾被佛法吸引的人心。唐代藩镇割据之后,中原秩序再度分崩离析,武人政治暴烈,文脉散落民间,重建政治秩序意味着不仅要抑制军权,也需要复兴儒家思想来收拾人心。宋时,平民士人担纲起复兴文脉之责。他们已经认识到,佛教内含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考,而儒家思想偏于世俗,较为朴素,正是不足所在。宋儒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吸收佛家思想中的思辨因素,将朴素“三纲五常”予以形而上学的论证,如此,才能真正说服精英、教育精英。而儒家经典中,《五经》史论较多,难以进行形而上学论述,而《四书》讲心性,则可以进行思辨发挥。由此,朱熹历时二十余年重注《四书》,使得儒家重新夺回思想领导权。这场斗争,如果从韩愈算起,历经三百余年方获成功。
⑤重新解释传统不仅体现在对经典的重新解释中,也体现在制度设计上。明中叶以后,商业贸易勃兴,中美洲白银通过贸易不断向中国流动,白银资本发达,土地兼并加快,很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嘉靖十五年(1536),大学士夏言上书请求开放民间祭祖,改变了“礼不下庶人”的惯例。“礼”向老百姓开放,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了围绕祠堂,建立大家族的经济共同体,用祠田等来维持共同体,抵御商品经济冲击和流民化的趋势。依靠宗族的力量办学校、修路、兴建小型水利、供养鳏寡孤独。事实上,这是推动以宗族为中心的地方共同体建设,也可称之为明代的“社会建设”。
⑥中国的历史实践表明,对于传统文化,应该活学活用。要做到活学活用,就得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将传统看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经验,使传统活在解释中,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断回应和接续传承之中。
(节选自《文化纵横》2014年第一期)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①段“这种流动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源于不断地返回传统,借古今对话来变革政治理念、调整经济政策、重整政治秩序。
B.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历代的经典文献,传承的基本方法是经史互释,经无史而不彰显,史无经则散乱。
C.生活中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言行重新诠释着传统,这是当代的激进主义和原教旨主义似乎不愿承认而已。
D.历代的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去解释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应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接着以具体历史事实为例剖析论证,指明传统文化传承的正确途径。
B.①②段先对比中西文化,进而点明了文化的流动性特征,指出当代各大文明古国在文化传承认识上的误区。
C.③段有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对上文引述提纲挈领的概括,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中国文明传承的具体剖述。
D.④⑤段以中国历史发展沿革为例,分别从经典的重新解释和制度设计两个角度,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文章论点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和壮大给各大古老文明带来了来自政治和经济、伦理和价值等层面的严峻挑战。
B.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宋代则是儒家思想重新夺回了思想领导权。
C.明中叶以后,依靠宗族力量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在各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这是明代“社会建设”的成功范例。
D.传统文化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资源和经验,它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得到重新定义与解释,才能保持生命力。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延光等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晋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掌枢密。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汉高祖耻之。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崧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崧素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善。后周太祖入立,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枢密使王峻闻之,多台符有义,乃奏诛延遇。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领镇州节度使 领:管辖
B.辟崧掌书记 辟:征召
C.崧亦数称重威之材 数:屡次
D.多台符有义 多:称赞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阴遣人之蜀 寡人之于国也
B.明宗选将以捍太原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乃拜崧太子太师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崧自由聪颖善文,在魏王继岌手下任职时,就曾率人假造朝廷诏书,成功化解继岌因滥杀大臣而造成军心涣散的被动局面。
B.明宗时期,晋高祖因惧怕朝廷内患殃及自己,趁外族契丹入侵之际要求出镇外藩,当时正是李崧的极力荐举才得以实现。
C.汉高祖起初在晋时,枢密使李崧因对与他同列的杜重威倍加赏识和重用,招致高祖忌恨,为此他在汉时处事不得不小心谨慎。
D.李崧在晋时得罪汉高祖,外族契丹对他的礼待,尤其是他与外甥、李守贞等人的谋反行为是导致他最终被灭族的根本原因。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3分)
(2)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3分)
(3)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雨中花·岭南作①
[宋]朱敦儒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②。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注:①1126年,金兵攻占卞京,宋室南渡,朱敦儒不得不随着逃难的人流离辗转来到岭南,在粤西泷州暂住下来。②曳裾:提着衣襟,形容谦卑之态。应刘:即汉末依附曹氏的应玚、应应璩兄弟与刘桢。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9.“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有志矣,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① ,② ,③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④ ,⑤ ,⑥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①见贤思齐焉, 。 (《论语·里仁》)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④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⑥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生命的滋味
小 白
①家里养了一只猫。今年秋天,它产下了两只小猫,都带着虎皮纹,一只跟它自己一模一样,一只猫色发黄。猫的生命是很单调的,幼年神情天真,看见会动的很激动,试探几下扑过去,一年过后,就变成了老猫,每天醒着为了吃饭,吃饭为了睡觉,深情愁苦,兴味索然,抱在怀里安安稳稳,不失为默默温情。
②前几天回家,老猫和小猫偎依睡在窝里,小猫敌视地看着我,老猫则紧紧盯着我,随时准备起身跑到食碗边。那只黄色的小猫不见了,我知道,它被送走了。母亲说,那只小猫送给了卖猫粮的宠物店。宠物店的人特别喜欢它,宠物店周边的人也很喜爱它。有一天它被狗追着跑,跑到马路边,被自行车轧死了。
③母亲的话,说的很轻。我抚摸着老猫的头,一边逗紧张兮兮的小猫。它们知道这件事吗?
④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的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的看着我。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
⑤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直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它们最后团聚了么?
⑥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绑架现场。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尽可能多的野草。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与为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设计。当我们准备离开时,我受好奇心驱使,来到一间小屋,想看墙上还未揭掉的字纸,却在地上,一处辨不清是毛毯还是沙发皮套的堆放物里,发现四只团在一起的小黑狗,它们的身体半截盖在被子之下,虽然简陋,却能给它们足够的温暖。离开之后,我们沿着马路继续考察,一直母柴狗穿过花坛,遥遥地看了我们一眼。厂房已经荒废多年,沿着马路的一边为了美观故意刷上了明亮的漆色,我曾预想会在那里遇到流浪汉,却发现那里有狗的一家。它们会不会饿肚子,小狗长大之后,会继续流浪吗?
⑦不得不承认,这些疑问其实包含了作为人的我的自我关怀。生而为人,我们为生命赋予了重重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会为自己庆生,为亲友厚葬,我们设计并遵守种种制度和规则,并且一生都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挣扎。然而在人群之外,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生命简单而野蛮。一只小猫从无到有,从一团肉泥成长为捕食能手。一只从未受过宠爱的流浪狗照例每天觅食、哺育,却从未听说有哪只狗因为生活压力而自杀。生命脆弱,死亡的威胁从未消失过,然而这些生命却从未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
⑧人生之中有许许多多无可奈何的事情,痛苦与烦恼常存,有时出自强烈的打击,有时出自难以更改的性情。幸福圆满常常难以企及,想要得不到,得到不想要,骚动的欲望更加重了不幸的感觉,记忆里的伤痕和幻想里的末日让人更容易离开现实,变得像亡命之徒,与自己作着旷日持久的追逃噩梦。然而在计算收入和个人颜面的房间之外,世界以无比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灵,让它生,让它快活,让它以本能延续自己,而非用道德和律法、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裁定它的本质,羁押它的未来。
⑨当有一天,我们迎来了死亡。人生中曾有的痛苦喜乐也随我们一同死亡。生命中的各种滋味与我们同生同死,并且,因为苦,我们识别出了甜,因为甜,我们识别出了苦——残缺与完美,虚浮与实在,与我们同生同死,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
(选自《散文》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1.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6分)
答:
12.第一段“小猫变成了老猫,每天醒着为了吃饭,吃饭为了睡觉,深情愁苦,兴味索然,抱在怀里安安稳稳,不失为默默温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13.赏析下列句子。(6分)
(1)猫和小猫偎依睡在窝里,小猫敌视地看着我,老猫则紧紧盯着我,随时准备起身跑到食碗边。(3分)
答:
(2)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尽可能多的野草。(3分)
答:
14.结合文本探究“我们身处其中一端,我们也同时拥有了另一端”蕴含的深意。(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扭捏 阴霾 驰援 急风劲草 促膝谈心
B.肆意 坐阵 规矩 通宵达旦 烘云托月
C.贻误 甬道 真谛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D.甄别 绪论 喝彩 名门旺族 共商国是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乐于助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受到人们称赞。几年来,他主动帮助别人的事可谓擢发难数。
B.在索契冬奥会短速滑男子15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韩天宇,凭借惊人的爆发力,获得银牌,令人刮目相看。
C.著名导演冯小刚导演了一场别无二致的马年春节晚会,全国观众对这场春节晚会褒贬不一,看法不尽相同。
D.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不经意丢弃在校园里废纸信手拈来,集中到学校放置的垃圾箱中。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教育部正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保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B.每年春夏之交,发热患者增多。有的医院为使患者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患者及其家属都感到满意。
C.该校狠抓教学质量,重视校园文化,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教学骨干,所产生的效果在全省产生强烈反响,纷纷前来学习。
D.乘坐高铁是现代人出行方式之一,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旅客如果乘坐高铁,从合肥到深圳,大约仅需要8小时左右。
18.请根据下列新闻内容,用一句话概括。(4分)
日前,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马燕合引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答:
19.下面两幅统计图表,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阅读下列两幅图表,根据要求拟写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得超过35字)(6分)
表一: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表
时 间甲 校乙 校
2011年600人600人
2012年1000人625人
2013年2000人1100人
表二:2013年甲、乙两所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表
学 校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其他活动
甲50%38%12%
乙30%60%10%
结论一: (3分)
结论二: (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俗话说:“开卷有益。”读书对人有很多好处,可以帮助人“修心”。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里没有书籍,① 。读书还能够祛除人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读书人不回无奈和茫然,② ;读书人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因此,③ 。
答: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家,有家风;校,有校风。当前社会里呈现节俭风、文明风。无论是家风、校风,还是社会风气,都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第二次联考(二模)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B【解析】答非所问,B项说的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资源和方法。
2.C【解析】A.应是“总分总”结构。B.应是先点明特征再对比分析。D.“从正反两面”错误。
3.B【解析】B项中“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在文中无依据。
二、(33分)
4.A【解析】领:兼任。
5.D【解析】D.介词,凭借、依靠。A.动词,到、去;助词,无实义。B.目的连词;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就;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6.D【解析】从“澄乃教延遇告变……又以蜡丸书通守贞”“乃白诬伏”来看,应是莫须有的罪名。
7.(1)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大概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德”“阴”解释各1分,表示判断的“也”1分)
(2)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素”“谮”解释各1分,“为……所”句式1分)
(3)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遇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赦”“宥”“难”解释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1)上片追述了承平岁月巾胜景狂游的盛况,下片描述了沦亡生活的痛苦,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叹。(2分)(2)通过今昔对比,抒写了词人于靖康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的疮痍面目而生发的去国离乡的悲痛之情。(2分)
9.结尾三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反衬手法。(2分)先实写此身已老,北归无望,接着虚拟出一个心魂人梦重返故园的结局,以梦境的欢愉来反衬现实的悲惋,把去国离乡的悲情推向极致。(2分)
10.甲:①有志与力,②而又不随以怠,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⑤可以无悔矣,⑥其孰能讥之乎。
乙: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哀民生之多艰,③星汉灿烂,④别有幽愁暗恨生,⑤在乎山水之间也,⑥叶上初阳干宿雨。
三、(24分)
11.先写家里的一只猫生活单调而快乐,(2分)然后回忆以前看到的猫的生活的情景,(2分)最后表达自己对生命滋味的思考。(2分)
12.内容上突出猫的生命滋味——兴味索然,默默温情;(2分)结构上引起下文,猫后来的生命历程以及我对生命的思考。(2分)
13.(1)运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突出小猫和老猫都担心我伤害到它们,(1分)小猫和老猫在一起其乐融融,感受到生命的乐趣。(1分)
(2)突出了小黑狗生存环境的恶劣,反衬小黑狗和母柴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存环境的恶劣,1分;反衬,1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1分)
14.(1)我们的生活有时是单调的,但也很快乐。猫的生命是很单调的,幼年神情天真,变成了老猫,安安稳稳,温情脉脉。(3分)
(2)我们生活在理性和非理性、守序和失序之间,生命虽脆弱而坚强。我们从未听说猫或狗因为顾虑明天而自断。(3分)
(3)生活中,因为一端“苦”,让我们识别出了另一端“甜”;因为一端“甜”,让我们识别出了另一端“苦”。(2分)
15.C【解析】A.“急”应为“疾”,B.“坐阵”应为“坐镇”,D.“名门旺族”应为“名门望族”。
16.B【解析】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A.擢发难数: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比喻罪行很多。此处不合语境。C.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别无二致”是两个对象进行比较,但语境中只有“一场”晚会,所以不合语境。D.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废纸不能用“信手拈来”。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17.A【解析】B.宾语残缺,应改为“决定采取分年龄段挂号的办法”。C.“凝聚”和“骨干”不搭配;“纷纷前来学习”的主语应为“很多学校”。D.“大约”和“左右”删去一个。
18.科技部人员认为京津冀治霾进程将快过发达国家。(科技部人员认为,1分;京津冀,1分;治霾进程,1分;发达国家,1分)
19.结论一:从2011年到2013年,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均逐渐增加,其中甲校增长快于乙校。(3分)
结论二:甲校2013年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最多,乙校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最多。(3分)
20.①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2分)②因为可以从书中获取智慧。(2分)③我们平时要多读书。(1分)
五、(60分)
21.【提示】学生可选取家风、校风、社会风气任一方面,谈论对自己的影响。
评分标准:参考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崧幼年聪敏,能写文章,当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当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用崧当掌书记。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崧入见对继岌说:“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事?实在不能宽容崇韬,到洛阳再杀他也不晚嘛?现在远征五千里,不见诏书杀了大臣,动摇人心,是自取祸乱呀!”继岌说:“我也很后悔,现在怎么办呢?”崧才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里以黄纸作诏书,用的是都统印,第二天早晨告谕诸军,人心才安定下来。
回师途中,继岌死在路途上。崧到京城,任圜判三司,因守孝离职回乡。服除,范延光当镇州节度使,征召崧做掌书记。长兴中(930~933),明宗年龄大了,秦王从荣无法无天,晋高祖当六军副使,害怕惹祸殃及自己,要求出镇外藩。这时候,契丹侵入雁门,明宗选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范延光等人想派康义诚去,只右崧说:“太原,国家的北门,应当派重臣,非石敬瑭不可呀!”大家都同意。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
高祖死,出帝即位,用崧掌枢密使。以前,汉高祖在晋掌亲军,当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级,汉高祖以之为耻。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重威代替他当侍卫使,崧也多次称赞重威的才干,于是汉高祖认为是崧排斥自己,非常恨他。崧最终叫重威率大军,在中渡被契丹打败,晋便灭亡。
契丹耶律德光进犯京城,德光多次听到延光等人称赞崧的为人,入京城后,对人说:“我攻占南朝,只是为了得到崧一人罢了。”于是提拔崧当太子太师。契丹北返,命令崧率全族同行,留在镇州。后来麻荅放弃镇州,崧才得以回京。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所以崧遇见汉的权臣,常常警惕谦虚谨慎,不敢得罪他们。
汉高祖入京,把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崧弟屿的仆人葛延遇为屿经商,常常吞没钱财,屿鞭打他。延遇夜里跑到逢吉部下李澄家。那时,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叫延遇报告说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商议凭借山陵放火焚烧京城,又用蜡丸书信与守贞通谋造反。逢吉把崧关到侍卫狱中,崧知道难免一死,就自己被迫承认,最终受到族诛。
崧平时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友善,后来周太祖即帝位,台符告诉宰相冯道,请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遏多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枢密使王峻听说了,称赞台符有义气,才上奏杀了延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珠海2014年珠海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
上一篇2014-05-15
2014江南十校二模数学文|理试题及答案汇总
下一篇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