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连着私德与公德 不合格教师将退出

如果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师德之堤高筑,其言其行皆能深刻影响学生。如果在各类学校中,把德育这一课彻底革新,将有润物无声之效。

  不合格教师将退出,师德不达标者,将被一票否决。这一新规意味着教师队伍开始建树“退出机制”,对于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有促进之功。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把师德制度化,对于教师队伍亦确有正本清源之效。

  古言师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未见有“德”。不是不重视德,而是把德作为了一个先在的前提,如同空气与水一样重要,但不必事事处处提及。无空气者何以生存?无德者何以为师?然而,这么个简单的至理,却在现代的一些教师身上变成了尴尬的现实生存。

  前有“范跑跑”树为恶例,一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然。原在于认为师者可以不必重德,有才善教即可,实乃短见。一如空气纯洁时,没人感觉空气的存在;一旦空气污染,方知空气紧关人命。同理,及至师德低下,频有恶语恶行,方令人感叹,师德滑坡,最终必危及社会公众。

  现 今社会,一些人不断弃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屡屡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从生产有毒食品,自己不吃,却坦然给他人吃;到不讲诚信不守法度唯利是图,什么赚钱干什 么而不管良知;再到为人处世日见少“利他”多“利己”,把自己的获利建在他人痛苦之上;乃至疑似反诬伸出道德援手之人的系列“彭宇案”,莫不表明社会公德 滑坡、私德不彰日益增多。归根溯源,多可溯及于学校德育不佳,师德不范。

  正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学校教育中,身教同样重于言传。只不过前者隐性,后者显性,却潜在地互证着。当一个教师说得头头是道,其行却不佳,就会在学生心中直观地印证其口是心非,直观地表明他之所教全部为假。

  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塑造成形,大多就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那些时期。而一旦成形之后,其道德价值观终其一生难变。习得好德,令其受用终生。品行不佳,则日后终究会在社会上为恶。在这个意义上,师德之重,重于千钧。

  如果在教师队伍中,师德之堤高筑,其言其行皆能深刻影响学生。如果在各类学校中,把德育这一课彻底革新,确有“润物无声”之效。或许在一二十年后,社会道德风气将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观。 

  然而,放眼当下一些学校,德育课不是被挤占,就是变成了一个在课堂上的道德说教、概念表达。如此德育,最终育出来的,多半是道德表面文章做得很足、大道理讲得很圆,但做起事情来却私德公德完全不顾的“分裂型”人群,岂不令人喟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