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筑基石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幅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创新推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破户籍樊篱,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9月1日,在合肥市朝霞小学,农民工子女童文静开心地走进课堂。当日,合肥市中小学正式开学,和童文静一样,众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顺利进入该市确定的134所农民工子女接收定点学校,享受和城区学生同等待遇。
从今年秋季开始,我省全面实现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将逐渐与户籍脱钩,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城市上学更加有保障。
早在2008年,我省就打破户籍限制,进城务工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并报考高中阶段学校。去年秋季开始,全面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零障碍”。目前,90%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经在公办学校就读。
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进得多出得畅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紧紧围绕皖江示范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努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和对人才强省建设的贡献度。
据教育厅统计,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到104所(其中本科院校33所,高职[专科]院校71所,另有独立学院11所),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55万人,分别比“十五”末增加23所和6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3%,较“十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
在做大高教规模的同时,我省把高教结构调整视为重中之重,今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理工科及应用型专业招生计划所占比重,本科达56.5%,高职高专达65.2%,过去以“师、医、农”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共培养毕业生125万余人,职业教育全面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及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共为社会培养了100多万名技能型人才,培训了500余万名城乡劳动者。
在总体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就业市场形式,完善高校毕业生服务体系;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创业实习与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构建就业援助机制,帮扶“双困”毕业生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入伍等项目。“十一五”期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88%以上,走在全国前列。截至8月31日,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9.57%,与上年基本持平。
完善资助体系,贫困生上学有保障
自2007年国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我省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基本做到全覆盖。从去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被纳入贫困生资助范围。这项新政的实施,让全省26万名高中贫困生获得1.95亿元财政资助,受惠学生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今年起,作为我省原有民生工程之一的“高校和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扩容为“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
四年来,全省高校共有344.6万人获各种奖助金额26.3亿元;8.8万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28.7万名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15.6亿元。全省中职学校共有169.2万人获各种奖助学金20.9亿元;从2009年秋季开始,共有16.8万人享受国家中职免学费政策,免学费金额2.5亿元。从2010年秋季开始,共有33.2万普通高中生获得国家及校内助学金近4.4亿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资助已在探索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