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融资受限 民营教育机构海外上市潮
“现在很多民办学校都在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北京巨人教育集团总裁助理表示。
而有熟悉民办教育发展的学者表示,近年民办教育的生存环境甚至有恶化的倾向。随着国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推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一些财力丰厚的省份更将学前教育阶段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再加上公办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民办教育生存空间被挤压得更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都表示,在生源争夺日趋紧张的现状下,维持民办学校运营的现金流非常紧张,如果政府不能放开更多的融资渠道,将使很多学校遭遇资金困局。
11月2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博客专区)举办了一场关于民办教育融资问题的研讨会。与会多位学者多呼吁,应在做好民办教育分类的前提之下尽快拓展融资渠道。
民办教育融资瓶颈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表示,目前民办学校特别关注的包括产权问题,相应的投融资问题,教师问题等等还很难得到具体的解决。
比如,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举办者有了一些自己的房产和物资,按照现有的规定,这些物品是不能够作为贷款的抵押品。这样的政策,虽然民办教育界有很长时间的呼吁,希望能够放宽相关政策,但是一直未能奏效。
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近年来陆续有很多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大举进入到中国的民办教育领域。
据中央教科所蒋国华教授统计,自从新东方在2004年引入风险投资美国的老虎基金,一年内分两次融资4107.42万美元。
据中资教育研究所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风暴最厉害的时候,仍有国内28家教育机构获得了近5.23亿的投资。其中,留学培训、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受资本青睐的细分市场,而接受投资者全为民办教育机构。
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表示,迄今全国民办教育机构引进风险投资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
目前,已有包括东方纪元、诺亚舟、弘成教育、ATA、安博、环球雅思、学而思、学大、浙江笑笑幼儿集团等15家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之所以这么多民办教育业者选择在海外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按照现有政策规定,民办教育领域接受国外风险投资者,难以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而且,现在关于民办教育的进入、退出机制更没有明晰的规定。
“很多民办教育的从业者表示,既然国内不让上,就只能去国外上,毕竟学校还要发展,还要大笔融资。”蒋国华教授如是说。
尽快进行分类管理
去年,在有着“新教改”纲领性文之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民办教育界对于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多信心。
在上述《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应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独立举办、共同举办学校”。
然而,与此前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样,这样的规定也缺乏相应的配套举措。
有学者表示,当务之急要尽快对民办教育进行分类。
“目前,其实很多民办教育机构 被非营利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曾
晓东教授表示,一些民办教育者其实在打着“非营利”的旗号赚钱,而这也是决策层考虑进一步放开民办教育融资渠道时所主要顾虑的一个方面。
“首先要搞清楚,比如说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理念和使命是最关键的设置构件,可以筹资,但是不能进行投融资,这就是非营利教育机构的典型特征。”曾晓东如是说。
据此,曾晓东认为,对于民办教育机构,市场盈利性的教育机构,风险投资类的教育机构,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宽监管举措,“坚决不要管,让它服从市场规律”;但是对于非盈利教育机构,则要求股权不能清晰,不能够分红,但是可以享受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减免待遇。
曾晓东表示,民办教育可以分类管理:第一类:民办企业类教育机构,可以进行股份合作、分红、投融资;非营利教育机构,理念和使命是最关键的设置要件,可以筹资但不能进行投融资,不能分红,可以计提成本;第三类:公共教育机构。公共教育机构,虽然也处于改革的进程中,但是,公共职能应越来越强,而非相反。
“ 各走各的路,各自付出各自的代价 ,这是一个好的游戏规则所带给我们的自由。”曾晓东表示,可以不交税,但要有理念,有自己的管理、监事机构;有筹资权利,但不能从事营利性投融资业务,投资必须和最初的理念和业务范围相一致;可以发很高的工资,只要捐款人和管理机构批准;不是向主管单位负责,为了筹资而一般都愿意向公众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