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按计划、有标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并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行为,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
  学科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按计划、有标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并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反思教学行为,积累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下面是21世纪教育网为大家整理提供的2016学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各位老师参考!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法及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2

1.有余数的除法

2.有余数的除法(珠心算)

5

本单元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借助分实物的过程,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原理。第二层次是脱离实物,计算一个抽象的有余数除法式题。第三层次是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

  余数除法”的概念。

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

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

  的计算方法。

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  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时、分、秒

6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发现1=60分,1=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3、通过学习时、分、秒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

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

  际长短。

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习

  难点。

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

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不能孤立的背公式,一定要结合表盘、指针、演示、操作、归纳总结为一体来运用和总结公式,并且要结合大量的练习反复的进行换算,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和作用。

 

4-5

认识方向

实践活动:测定方向

6

 

本单元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会根据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

1.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在现实情境或平面图上辨认上述几个方向,会用上述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结合对平面图的观察,学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3.使学生在认识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线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双重属性。

2.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

  粗略描述。

3.联系对前、后、左、右的已有认识,辨认东、南、西、北。

4.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

5.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方向知识如果不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将是无意义的,如果不和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将是低效的。因此,教材十分注重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6-7

 

 

认识万以内的数

14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会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会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

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

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1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

2.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

3.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

4.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

5.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

  求。

6.数的读、写要特别关注中间、末尾有0的情形。

7.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8.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9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富的教学功能。

(1)在现实素材中感受万以内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2) 体会万以内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进行估计。

 (4) 会用万以内数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和交流信息。

 

8

分米和毫米

5

本单元教材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分成两部分:先认识分米和毫米,再学会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简单换算。教材的编排特点是:

1、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注重实际测量,在测量活动中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

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

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

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

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

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

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9-14

1.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认识万以内的数(珠心算)

 

26

1.   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

2.   2.重视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3.   3.关注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

  习过程中逐步优化。

2.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

  (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

3.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

4.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

5.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习难点。

6.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7.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

8.联系现实背景,初步掌握相应的估算方法。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通过数学故事、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计算的淮确性的重要。

2、要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加强计算的常规训练,持之以恒。

14-15

 

角的初步认识

 

 

5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编排: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有和直角。

 

1、结全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让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知道角是指一类平面图形。

2.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含义不尽相同。

3.通过不同形式的操作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4.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直角的表象。

5.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要注意规范地表达。

6.要联系对多边形的初步认识,体会认识角的价值。

1、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充分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在直角教学时,加强学生对不同的位置直角的画和判断,同时注重画直角时的规范。

17-18

期末复习

11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进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及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1.   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   进一步理解万以内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会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会用算盘表示数。

4.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5.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6.   进一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7.   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

8.   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1、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上一篇2015-12-29
下一篇 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