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源减少:农村学校路在何方?
核心提示:生源持续减少;难以留住优秀的老师;硬件投入不足……曾在十年“撤点并校”中努力保留下来的农村学校,如今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新生?
闽侯洋里中心小学一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说,之所以会出现城里学校学位爆满、山区学校学位大量剩余的现象,表面看来是因为父母进城务工把孩子也带进了城,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不均衡。“山区学校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城里,尤其是留不住好老师。就连在山区工作的老师,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更何况那些外出打工的家长。”
打破城乡教育不均衡,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配备,这才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动态】我省叫停“撤点并校”
今年6月,省教育厅下发意见指出,全省现有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原则上不再撤并;在交通不便的农村边远地区,应继续保留在校生数小于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并通过经费拨付、师资保障、装备配置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进这类学校从“小而差”向“小而优”转化,以稳定区域内生源。
这个意见,对生源逐年下降的边远农村学校,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而省教育厅在今年2月印发的《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也提到,今年要突出抓好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包括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委托管理;以计算机和多媒体配备为重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开展面向农村教师的专题研修活动等。
今年底我省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我省92个县(市、区,含开发区),到今年底都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其中福州鼓楼区等21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而到2017年底,全省92个县(市、区)将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所谓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是指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实现城乡统一,落实到位;及时消除D级危房,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消除“大通铺”现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有序开展,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基本配备到位,大部分学校能开齐开足课程,学习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扶。
【样本】福清:面向农村教育的三个倾斜
下个月,福清市就将作为首批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县(市)之一,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同样将于今年接受评估的,还有福州罗源县、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等县(区)。
那么,在教育均衡方面,作为福州率先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的福清市,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做法呢?
资金、职称、评优评先都向农村倾斜
据福清市教育局介绍,目前,福清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386所公办中小学,已经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认定,而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备条件。
最近三年来,福清市的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了“三个增长”,2009年-2011年,预算内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65973万元、83209万元、95897万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除了资金向农村倾斜,福清还提出“职称向农村倾斜”、“评优评先向农村倾斜”。今年,该市首次评选“十佳农村教师”和“十佳农村校长”,而参评条件之一,就是要在农村教学一线工作十年以上。
今年新招老师全部安排到农村
师资是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大软肋。据介绍,从2009年以来,福清通过公开招考招收了1398名新教师,绝大多数安置在农村中小学校。
“我们今年招考的281名小学教师,不但全部安置在农村学校,而且绝大多数是在非中心校的完全小学。”福清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福清市今年甚至没有举行教师进城考试。
福清在本月还出台了一份关于教师校际交流的文件。文件要求,市属公办中小学教师,凡男在50周岁以下、女在45周岁以下,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六年的,都应该到对口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包括选派城区学校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老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
【观点】
如何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让农村学校获得新生?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教育行政部门、农村一线教师等各界人士,对这一问题献计献策。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闽侯洋里中心小学一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表示,目前该县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每月有200元的补贴,这一标准至少已经执行了七八年,如今教师的工资普遍上涨,但补贴却没有增加。“越是偏僻地区的学校,在山村工作年限越长,越应该适当地增加补贴,这样才能让老师安心留下来。”他说。
设法留住农村老师
省政协委员陈继煌认为,各地都有农村老师通过招考进城的渠道,使农村优秀老师不断流失。陈继煌认为,要对农村教师进城做出更多的限制和细化。比如,必须要具备五至七年以上在农村任教的教龄,且所任教班级学生综合考评成绩要连续三年以上取得辖区前三名,在指导学生各项竞赛、评优评先、论文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要加分。
拨款向农村校倾斜
经费不足是困扰偏远农村学校的一大难题。一位长期在农村任教的老教师说,农村的学校都比较分散,规模也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单纯按照生均经费来拨款,农村学校往往捉襟见肘。他建议,对于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不能只按生均经费来拨款,应该有一些倾斜政策。
同时,一些农村老师建议,在职称和教师编制数上也要对农村倾斜。
放缓城镇化进程
“如果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有收入,劳动力就不会大面积地往城里流动,孩子就会留在农村接受教育。”闽清县桔林中学书记郑永昌认为,造成农村中小学目前发展困境的,正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太快。要想让农村校有发展,就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让农村留得住农民,农村学校留得住学生。
让乡村校变成文化中心
省政协委员方群认为,农村学校除了承担孩子学习之外,还可以成为乡村孩子的俱乐部和活动中心,提供农村孩子休闲、娱乐、社交等活动。这样,农村校园的功能就发挥出更大作用,它不仅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乡村社区的文化中心。
声音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教师节之际,温家宝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谈话)
边远乡村学校、教学点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将会成为新形势下的弱势群体。对于这些小学、初中和教学点,要确立特殊保护与扶持政策,要长期保留这些学校和教学点,要增列专门经费,派遣较强的师资予以扶持。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