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已悄悄爬上学生的课桌
在大家的印象里,一个有水平的教师仅用一支粉笔一张嘴就可以把课上得很出彩。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几年里,老师们所工作的校园,基本还是一个“禁烟、禁网、禁手机”的地方。不过,这片“世外桃源”终究逃不过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在电化教室、PPT、电子白板等几番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替后,伴随着好奇、争议与怀疑,电子书包已悄悄爬上学生的课桌。
按照上海市教委设定的关于电子书包项目的“时间表”,2010年推进部分学校试点;2011年完成数字课程资源标准建设;2012年推广区域试点;到今年,将要审核电子书包各项标准,提出整体方案。
电子书包到底给课堂、给师生带来了什么?
赵玉成
从增负到减负
没补贴,没经验,电子书包的试点工作全靠教师志愿者的一腔热情。企业做软件有企业的思维,而他们对课堂真正需要什么并不太熟悉,很多工作仍需要教师的原创。
第一个初中实验班历经三年探索已经毕业,然而谈起电子书包,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校长李静微坦言心里仍然没底。
2009年初,学校和网络公司合作电子书包试点。所谓试点,就是在开荒。每个学生需要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学校还要增设服务器、网络带宽,除了这些可以想见的成本之外,学校还重新装修教室,购买可上锁的橱柜,用于存放电脑,在每个课桌下安装网线接口和电源插头。
让校长更头疼的是,参与试点的教师没有补贴,而他们的工作量却是成倍增加。“没补贴,没经验,全靠教师志愿者的一腔热情。”
首个电子书包试点班班主任许意因为兴趣而应征上岗:“开始时,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教,都是逐步摸索。教一本教材,企业就提前帮我们做好电子书。等到第一个试点班级毕业,正好三年的教材也全部电子化了。”一次次在技术细节上对企业提出要求,成了李校长的家常便饭,电子书支持数学符号书写,直到今年才完成。“企业做软件有企业的思维,而他们对上课真正需要什么并不太熟悉。”
在另一所进行电子书包试点的虹口区民办丽英小学,试验班的语文老师龚华则是自己上网搜集教学资源,自己挑选编辑拓展阅读材料,自己整合课件。“由厂商提供的教育资源包,虽然包括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但和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还是有不少距离。”
在李静微看来,教师的忙是一个必然的经过。相对传统教材,电子书包在资料上的基础建设很不完备,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现在将这项任务集中在某个学校的某几位老师身上,他们当然会不堪重负。
而另一方面,教师自己对电子书包究竟在课堂上能起什么作用还认识不清。教师的很多负担增加在将电子书包视为无所不能,就像老师们前几年刚接触用PPT、FLASH上课,恨不得把所有的动画效果都添上,字都是要飞来飞去还带响声的。仙霞高中的郦莉老师说:“如果单纯将电子书包应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那真的还不如用PPT来得方便。电子书包和PPT、电子白板等媒体是完全不同的。”在一开始,老师们都把电子书包作为上课的得力工具,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问题。电子书包最容易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外部多媒体的感官刺激,而这实际上是一种外在的技术更新,对于教育而言只是一种表面的教学技术改进,而并不是教育方式内在的革新。
作为英语老师,郦莉较早意识到了电子书包对自己教学的巨大解放。“我觉得电子书包特别适合学习外语。比如外语的发音问题,以前只能一遍遍地听磁带纠正,现在每篇课文只要学生手指一点,标准朗读就自己出来了。”英语练习客观题多,电子书包可以进行自动批改。“学生刚刚选完ABCD,鼠标一点,分数就出来了,学生可以订正和有针对性的复习,老师工作量减少很多。”
从格式化到个性化
传统教学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单独印制一套考卷和作业,但电子书包的运用却可以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定性分析和学习轨迹分析,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实时的作业批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面貌。“每堂课都不一样,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许意老师现在很喜欢当场做小测试,“以前上课对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哪些不掌握只能靠有限的提问,经常要等到第二天作业批改完之后,甚至期末考试时才会发现问题。而现在我在讲课后就将几道题发布出去,学生做完后正确率马上就能统计出来。有些知识点,我备课时以为学生理解会有困难,结果他们掌握起来很快,那我也就不需要在这上面花时间了。”
除了客观题,自动批改还延伸到主观题。数据分析正是计算机的擅长,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远比分析网购需求简单得多。“我们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定性分析和学习轨迹分析,设定每个学生各门学科的雷达度,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李静微校长介绍说,“传统上学校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印刷一套量身定制的考卷和作业,但现在通过这种实时的课样分析,我们试图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作业制定。”电子书包批改作业和试卷,老师从中获取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各种错误、缺陷和问题,并记入学生学习过程的“病历本”中,据此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实现“个别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真正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个性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的主动性与兴趣。由于新技术使交流沟通成本、信息传递成本被极大地压缩,对学生和教师而言,这都带来了个性教育的条件。“以前要面对40名学生,举手发言的永远只是少数几个,现在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电子书包提交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郦莉老师的课堂里,她布置课堂任务后,学生已经习惯了自由分组,在组里发表观点,继而进行组和组之间的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
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许意现在将每次班会课当做了一次愉快的探索之旅。“以前班会课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打瞌睡。”而在一次时事政治讲解中美领导会晤时,许老师播放了历次美国总统在北大演讲的视频。学生一边看,一边就上网搜索别人的评论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学生把自己下载的文章推送到老师这里,“大家一起分享观点的感觉真的很好。”
如果说以前谈到“教育以学生为主”,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在电子书包带来的技术变化的影响下,这种梦想所标示的学习形态的变化已经开始发生。学生开始从只知道接受讲课、应付考试转变成主动学习、看书、找资料。现在他们碰到问题,往往第一反应并不是急着问老师,而是一边查资料、查工具书,一边摘取内容群发给老师和同学,在老师上课之前,他们很可能已经讨论出了答案。云课堂技术做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随时、随地、随心。
从新潮事物到教学工具
学生一开始拿到电脑肯定会好奇,恨不得所有功能都试一遍,只要过了这段适应期,电子书包就和铅笔盒一样普通了。
“电子书包在课堂内使用,在课堂外推广。”事实上,按照李静微校长的理解,之所以电子书包有别于其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于电子书包包含了一整套完整的教育系统,不是单纯在教育仪器技术上的进步。
学生手里的平板电脑,只是电子书包的终端显示,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仙霞高中,电子书包包括了“云课堂”数据存储系统、“班班通”聊天软件、平板电脑接收终端及隐藏在这之后的大量电子课件、字典、资料库、服务器、分析系统等等。
电子书包的班班通平台带来了学生交流空间上的解放。传统班级里,学生大多数时间只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往,而如今利用网络,整个年级的学生成了一个集群,大家通过对相同问题的讨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频繁交流的紧密关系也延续到了师生之间。许老师班上有个学生以前课堂提问非常胆怯,而在“班班通”系统中,他的问题却是最多也是最大胆的,这让许老师大为惊讶。
对于社会和家长有关电子书包的担心,在许意老师看来,很多是因为不熟悉而产生的误解。比如家长最担心的是学生容易沉迷网络,许老师三年实践下来发觉,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问题。通过在教室背后安装摄像头,设置网址屏蔽等技术,就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电子书包。而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健康上网的心态:“学生一开始拿到电脑肯定会很好奇,拿到手就上网改桌面,恨不得所有功能都试一遍,其实我们成人也一样。关键是设定一个过渡期,不要神话电子书包,学生慢慢适应了,就会把它当作和铅笔盒一样的工具。”电子书包已经逐渐从一个新潮事物变为教学的工具。
四年前,这所普通中学的老师们还在梦想着教室不再有粉笔,每个年级能有一块电子白板,谁料现在每间教室都已安装了电子白板。老师们笑言,再过四年,电子书包或许也会成为课堂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