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假期有望增至“寒暑春秋”四个
中国政府网18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不仅为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基本落实规定了年限,还提出中小学生一年的假期可以增至四个:寒假、暑假、春假和秋假。
按照《纲要》规划,到2020年,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纲要摘录】
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
《纲要》指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中小学假期有望增至一年四个
《纲要》提出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景区逐步实行低票价
《纲要》要求稳步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应限时免费开放。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落实对未成年人、高校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鼓励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企业将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
【记者调查】
私企员工很少休带薪年假
昨天,在郑州市一家著名的药品连锁经营企业工作的张晓说,此前自己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我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和朋友,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也微乎其微”。他说,日常请假超过一天就要向总经理直接请假,自己结婚也只请了5天的假。“不少员工怕要求休假给领导造成不好的印象,所以也都不主动要求履行自己的权利。”
张晓所在企业的总经理王先生介绍,公司实行有满勤奖,许多员工宁愿不享受休假。“同时,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公司不敢多招员工,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离开了一个人工作程序将被打乱。”
“我做过一个调查,80%的私企都没有严格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介绍,“相对来说,国企、事业单位执行得比较好,而私企出于各种考虑,执行得不好,个体商户就更不用说了。”
【省内现状】
鲜见有单位因违反带薪休假制度受罚
“带薪休假制度刚出台受好评,但到了后来,就难以落实,主要原因是员工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在缺少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员工的休假权利很难得到充分保障。”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分析说,企业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不愿轻易让员工休年假。5年来,鲜见有单位因违反这一制度受罚,这更加重了带薪休假落实的困难程度。
“劳动者维权底气不足。因为资方相对强势,劳动者竞争压力大,心里没有底气,也很少有人敢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因为一维权的话,工作就没有了。”宋向清说,另外,还有些用人单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休假会影响效益。“其实,如果企业主动建议和保障员工休带薪假,更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归属感和凝聚力,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专家观点】
带薪休假可缓解黄金周压力
“带薪休假的推行,是缓解节假日大规模出门的办法之一。”在宋向清看来,由于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满足假期出游需求的重担全部压在了黄金周,导致黄金周期间人满为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后,工薪阶层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安排旅游,景区爆棚的状况就不会出现,人们的旅游舒适度、满意度会大大提高。”
加强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那么,如何保证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呢?
“关键是要加强立法,制定实施细则。”宋向清表示,完善的法律是带薪休假制度存在和实施的根本保证,若要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相关的法律要进一步明确两方面的内容:强制实施,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要把带薪休假写入劳动合同,强制执行,违法严惩,如果单位不执行,劳动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力度还要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项制度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工会在保障员工休息权方面的作用。”刘道兴也建议,尤其是当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应承担起维权的责任。对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休假的员工,工会应主动协商,保障企业给予员工足够的经济补偿。
政策分析
国民旅游休闲能带来什么
《纲要》何以此时出台,对普通百姓有什么意义呢?扼要地说,就是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统筹解决有钱、有闲之后怎么真正享受“休闲”这一大课题。
按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解决“有钱”问题之后,就要面临“有闲”的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普遍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科学处理工作与生活节奏,确保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国民旅游休闲恰恰在不同时间段,使不同人群可以获得“有钱”与“有闲”的转移交换。
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旅游休闲在乡村拓展,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钱与闲之间将有更良性的互动发展。 (东方今报记者 李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