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孩子能"达标"么
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1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设定了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成长的“阶梯”状标准。对于《指南》的出台,有人赞同,但也有人认为不该给孩子设定条条框框,应该让其自由发展。
相关专家表示,通过这部《指南》可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以及“拔苗助长”式教学现状。
记者调查
民办幼儿园“小学化”明显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幼儿老师都表示出担忧。
家住方家栏附近的甜甜今年刚满4岁,每天都在幼儿园学习识字和算数。“孩子现在已经会30以内的加减了。 ”梁女士开心地说,正常这个年龄的孩子会10以内的加减就不错了,自己孩子在识字或算数方面强于别人家的孩子,觉得家长脸上也有光。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或是比较会算数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或数学会领先其他孩子,但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他孩子持平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公办幼儿园相对规范,课堂中以活动、游戏、实践为主,但一些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小“家托”,“小学化”倾向相对明显。
网友质疑:孩子能达到这么多标准吗?
教育部回应:别把《指南》当标尺
《指南》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有网友质疑,“几岁的孩子,他能做到吗?”对于网友的质疑,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15日作出回应,“《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典型表现是家长和教师了解幼儿的参照,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
这位负责人表示,教育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要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绝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
专家解读
孩子能做到 只看父母如何培养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称,“这个指南蛮好的。”虞教授表示,此前,教育部并没有过此类的指导。
而对于“3岁孩子不跟陌生人走、4岁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早期教育专家、家庭教育书籍《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作者周令瑜表示,“其实,孩子是能做到的,只是看父母如何来培养了。 ”
周令瑜分析,之所以网上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那是因为网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正常的3岁孩子已经很聪明了。 ”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听取别人的意见,周令瑜举例,“比如说孩子要什么东西,妈妈没给,孩子就打妈妈,这时妈妈要做的不是呵斥,也不是忍受,而是静下心来跟孩子交流,要告诉孩子,被人打了,会痛,这样他就会记住。 ”
网友质疑:孩子能做到每天户外2小时吗?
幼儿园教师:家长不用生搬硬套
在沈阳做了多年幼教工作的那伟强评价说,“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现在很多家长自己也不明白如何来教育孩子,是一个不错的指导。”
在具体的执行中,那伟强提示,“没必要生搬硬套,实际操作上要稍微注意点。”因为不同区域、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同,各个地方教育水平的不同,教育孩子也得看情况,“比如指南让孩子每天户外2小时,农村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在户外,而城市的孩子就比不上。而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关爱就比不上城市的孩子……”
从事多年幼教工作,刚从蒲公英幼儿园退休的徐园长认为,“这个指南还是有亮点的,比如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就说明国家更加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了,这也是国家教育以后努力的方向。” 记者 卫岚 陈志强
网友声音
网友“xiaoV”:那么小的孩子在成长阶段根本不需要标准,不需要条条框框,就应该自由发展。
网友 “禾苗-茁壮”:4岁的孩子刚刚建立自我的概念,正在初探自我和他人的区别,这时候孩子怎么会体谅父母呢?
部分细则
每天睡眠要达11到12小时
在身心状况的标准中,《指南》对三个年龄阶段设定了不同的身高体重标准,比如3到4岁的男孩身高要达到94.9-111.7厘米,体重达到12.7-21.2公斤,女孩身高要达到94.1-111.3厘米,体重达到12.3-21.5公斤。
如何让孩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教育建议中指出,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均衡搭配的食物,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还要注意提醒幼儿养成正确的体态,每年为幼儿进行体检。
连续看电视不超30分钟
《指南》为幼儿设定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比如要每天按时睡觉起床,要多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不挑食。对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电视,提出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