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写作:八大技巧让你审题不偏扣主题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频繁出现在各省高考试卷上.据统计在2011年-2015年这五年级在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出现了74次.足可见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所占的分量,所以下面21教育网的小编给考生们分享...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频繁出现在各省高考试卷上.据统计在2011年-2015年这五年级在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材料作文就出现了74次.足可见材料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所占的分量,所以下面21教育网的小编给考生们分享一些关于材料作文是如何审题的小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考生们.
1、抓实质
如果作文材料讲的是生活中的故事,那么,不要被其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要深入进行分析,找出隐藏在现象里的实质,然后抓住实质来确定角度.
如北京语文卷作文材料: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几个学生的回答,其实是对考生的提示,使审题难度降低了.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则材料可以涉及到不同的实质问题:第一个学生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要敢于超越极限","要善于挖掘潜力"的问题;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要合理安排顺序"的问题;第三个学生的回答实质上讲的是"做事要先主后次的问题."而所有学生回答"满了".实质上讲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构思作文,就能拿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2、抓关键
如果材料中出现提示性的问句或者总结性的语言,那么,这很可能成为我们准确理解题意的关键.抓住了关键,也就能够选准角度.
例如春季高考作文题:一个海员/他最欢喜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片洁白的浪花……/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诗中的"出发"和"到达"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写好这篇话题作文,就要深入理解"出发"和"到达"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象征意义."出发",可理解为事情的开始,对目的追求,准备细面临的考验等;"到达",可理解为事情的结束,理想的实现,成功的喜悦等;"出发与到达"是人生中的无数个起和终点,是对立统一紧密相联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人生航船,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新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就是在不懈的追求中实现的.对这首诗如果不能迅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分析,仅限于从字面意义和诗中的"海员"形象去理解,就会过于狭隘,过于肤浅,甚至偏离题意.
3、抓中心
如果材料从表面看似乎有多个侧面,多重含意,而实际上很容易偏于一隅,离开题旨.那么为慎重起见,就要考虑把材料的中心当作文章的中心来写作.如: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已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已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学者的话中列举的种种事实,归根到底说明了一点: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中心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以此去构思作文,必定是符合题意的.
4、抓本义
如果作文材料是比喻性的,或其中关键语句是比喻的,那么必须找出其本义,并抓住本义生发开去记叙或议论.例如,2006年全国乙卷作文题:一只老鹰从峰顶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觉得自已也能像老鹰那样,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羊的背上,想抓起羊往上飞,可它的力量太小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已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模仿老鹰,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已叫什么的鸟."这里实际上是比喻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一类人.而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则表明了孩子对乌鸦的喜爱,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而是"见贤思齐"敢于挑战自我,这正是其本义;由此立意,是符合题意的.
5、抓因果
有些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就可以了.例如: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的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鹿群大批死亡,是因为没有生存的压力,人亦如此,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抓提示语
有的材料作文,命题者在提供的材料之后,往往设计一段提示语.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或是启发思考,扩展思维.借助提示语,对迅速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十分重要.如高考作文题,在材料之后有一个提示语: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这个提示语,一方面对图形材料作了很好的解说,并揭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二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标准、方法多种多样.另一方面,这段提示语提醒学生在把握"答案不止一个"的思想的同时,要放宽眼界,开拓思路,尽快从具体的图形符号的分析理解中走出来.
7、抓整体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作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整体阅读顾及各部分,才能不偏离题意.
例如下列材料: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一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这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试将三则材料作一番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文章内容显就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刻.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8、抓重心
即材料中的中心人物,重要事件.例如下则材料: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了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菇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菇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华西里,安德烈维奇,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语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火中.
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的行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立意.
从果戈理的角度,我们应当肯定他这种谦虚的态度,也可以赞扬他对自已的作品精益求精的认真做法;从菇科夫斯基的角度,则要提倡一种负责精神.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人物是果戈理,而由此可以联想到果戈理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原因.所以,最恰当的角度应当在前者.推而广之,我们的工作,学习都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2016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
上一篇2016-05-04
2016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下一篇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