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生实际重视习惯培养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鲜艳、精美的照片,这便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所编的“习惯篇”。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鲜艳、精美的照片,这便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所编的“习惯篇”。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写字是要讲究姿势的,而姿势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阶段,任何不规范的运动都将有碍于身体发育,尤其是写字这一长期的、频繁的运动,写字时,坐姿正确了,有利于脊椎的健康发育;执笔规范了,有利于手指乃至整个手臂的发育;又如,写字时,头低得太下而影响视力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据调查资料显示:95%的学生写字姿势不准确,有本子斜放的,有头趴在桌上写的,扭着肩膀写的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到了三年级后,随着作业量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另据上海《家庭教育报》的报道:有80%的小学生握笔姿势不正确。为此,教学这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习惯的养成及生长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上教学“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我先询问学生:“在入学前,你们写过字吗?”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写过!”那声音中充满了极度的自信。然后,我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做出写字的样子,其他的同学认真观看,“他和你的写字姿势一样吗?谁的更好?”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讲台上的小朋友并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他的头太低了,妈妈说头太低的话,就会变成近视眼。”也有的说:“我觉得他写的字一定不好看,你瞧他像是拿了双筷子!”更有甚者,小声嘲笑那位同学:“看他的本子快歪到外国去了!”……议论声、嬉笑声充满了此时的课堂,讲台上的那个小朋友也显得不好意思起来。看来,刚入学的孩子,对于正确的写字姿势只是一知半解。于是,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2、3页下的两幅插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写字时是怎么坐的?手臂是怎么放的?胸口与桌缘的距离怎样?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怎样?小朋友是如何握笔的?……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师生边总结边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点离笔尖3-4厘米(大约一寸左右)。……而这时,班上传来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说的不对,书上的小朋友只把手指放在了削好的铅笔的上方,没有你说的那么远!”他的这一发问,令我大吃一惊,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也常说“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而教科书上……这时,我仔细看了看书,的确像那位同学说的那样,看着全班孩子茫然而又求知的眼神,看着他们的握笔处与笔尖的距离,我又自然地握起了笔,发现我们都不到一寸呀!思考了片刻,我决定让学生按照书上小朋友的姿势,把手指放在削好的铅笔处的上方一点点。看着学生满意的样子,我对教材产生了质疑。
课下,我把关于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同组的老师交流,她们在课堂上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学生的生长要求与我们课标的要求不符。通过讨论,我们认为:教材中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比较明确,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尊重如今少年儿童的生长规律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的运用教材。于是我们决定再利用一课时,举行“读写姿势大比拼”的活动,让学生反复训练,在活动中巩固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特别时再握笔时,不能太近,有的学生手握在笔头处,连他自己都不能看到笔尖,结果写出的字不仅差而且特别小;而有的同学握的太远,自己就用不上劲,写出的字大而松散。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生理特点,活泼好动,不易保持,习惯培养就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有的学生执笔不一会儿,就将食指未关节均向里凹陷,这样执笔需以腕运笔,写出字来比较僵硬。教师就要及时纠正,令其食指未关节应是平的或稍向外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指腕配合、运笔自如。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应该让操作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相信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榜样的示范,指导仔细观察,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内外”学生们的语文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清清楚楚表达”的习惯过硬、基础扎实的一代。
课堂上教学“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我先询问学生:“在入学前,你们写过字吗?”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写过!”那声音中充满了极度的自信。然后,我请一位小朋友上前做出写字的样子,其他的同学认真观看,“他和你的写字姿势一样吗?谁的更好?”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讲台上的小朋友并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他的头太低了,妈妈说头太低的话,就会变成近视眼。”也有的说:“我觉得他写的字一定不好看,你瞧他像是拿了双筷子!”更有甚者,小声嘲笑那位同学:“看他的本子快歪到外国去了!”……议论声、嬉笑声充满了此时的课堂,讲台上的那个小朋友也显得不好意思起来。看来,刚入学的孩子,对于正确的写字姿势只是一知半解。于是,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2、3页下的两幅插图,看图中的小朋友写字时是怎么坐的?手臂是怎么放的?胸口与桌缘的距离怎样?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怎样?小朋友是如何握笔的?……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师生边总结边示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点离笔尖3-4厘米(大约一寸左右)。……而这时,班上传来响亮的声音:“老师,你说的不对,书上的小朋友只把手指放在了削好的铅笔的上方,没有你说的那么远!”他的这一发问,令我大吃一惊,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也常说“三个一”,即“一拳”、“一尺”、“一寸”,而教科书上……这时,我仔细看了看书,的确像那位同学说的那样,看着全班孩子茫然而又求知的眼神,看着他们的握笔处与笔尖的距离,我又自然地握起了笔,发现我们都不到一寸呀!思考了片刻,我决定让学生按照书上小朋友的姿势,把手指放在削好的铅笔处的上方一点点。看着学生满意的样子,我对教材产生了质疑。
课下,我把关于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同组的老师交流,她们在课堂上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学生的生长要求与我们课标的要求不符。通过讨论,我们认为:教材中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比较明确,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尊重如今少年儿童的生长规律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的运用教材。于是我们决定再利用一课时,举行“读写姿势大比拼”的活动,让学生反复训练,在活动中巩固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特别时再握笔时,不能太近,有的学生手握在笔头处,连他自己都不能看到笔尖,结果写出的字不仅差而且特别小;而有的同学握的太远,自己就用不上劲,写出的字大而松散。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生理特点,活泼好动,不易保持,习惯培养就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有的学生执笔不一会儿,就将食指未关节均向里凹陷,这样执笔需以腕运笔,写出字来比较僵硬。教师就要及时纠正,令其食指未关节应是平的或稍向外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指腕配合、运笔自如。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应该让操作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相信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利用榜样的示范,指导仔细观察,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内外”学生们的语文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清清楚楚表达”的习惯过硬、基础扎实的一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浅谈学校管理
上一篇2014-08-15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的重要性
下一篇 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