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学会和学生相处:和学生成为“铁哥们”
和学生成为“铁哥们”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朱莉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在不断地诉说,他在说什么没有人听得到,因为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周围充斥的是大人的手机声、对话声、摇滚音乐声…...
和学生成为“铁哥们”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 朱莉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在不断地诉说,他在说什么没有人听得到,因为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周围充斥的是大人的手机声、对话声、摇滚音乐声……最后,孩子终于精疲力竭,不想再说了——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行字:为什么大人们不肯听我说呢?这则广告给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再次想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放下架子,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我们应该抹去头上知识权威的光环,用一颗平等、真诚的爱心去与学生交往,你就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从教十几年来,每当学生们评价他们和我的关系时,经常会用 “铁”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的无话不谈、亲密无间。这样的评价令我欣慰,但我也深深明白这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许多难忘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初登讲台时,我满怀热情和自信。一直以朗读水平较高而自豪的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记得那天讲完课后,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个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可别生气,其实平时您的普通话很标准,但是昨天讲《观潮》这课时,您却读错了一个字音,把隆隆的隆字读成了第一声,真的,我已经查过字典了。别担心,我会为您保守秘密的。”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辩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放下了师长的架子,公开了学生纸条上写的内容,纠正了上次的误读并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先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听我再读课文,找出我读错的字。”这次,我读得特别认真,终于,那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我还告诉大家,我真诚地接受他们的批评,也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大胆向我质疑,帮助我改正自己的不足。
此后,我讲课时总感觉如履薄冰。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大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渐渐地,那种尴尬越来越少了。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们说我“坦诚,没有架子,值得信任”。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都学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有那么多的学生可真幸运,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会增长多少智慧呀!
渐渐的,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进入了绿色通道,沟通再没有障碍。平等对话,彼此接纳,使我收获着理解和信任;学生也从我这里感受到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和我成了“铁哥们”,乐于向我倾诉生活和学习上的喜与忧,也乐于和我一起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
还记得那年刚刚送走毕业班,校长找我谈话,让我接五6班,全校纪律最乱的一个班。对那个班的情况我有所耳闻,知道那些孩子很聪明、有个性,经常不服从老师的管理。我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锻炼。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我决定先从立规矩入手。我与学生交流时了解到,这个班以前一直有班规,而且内容非常具体,可是一些学生认为那是老师制定的,是专门用来对付学生的,所以有抵触情绪,经常“明知故犯”。我恍然大悟,看来,孩子们需要被尊重,并不是他们不愿意遵守规则,关键在于如何制定规则。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民主的方式自己制定班规。在那节以《我的班规我作主》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学生们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共同制定了班规,他们还给班规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温馨班规》。在我向大家询问还有什么修改意见时,班上最调皮的小林开口了:“老师,班规中可以制定约束老师的内容吗?”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我怎么忘了自己呢?我连忙回答:“当然可以!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也应该遵循共同的规则!”我的话让课堂一片沸腾。接下来,我也给我自己制定了规则,第一条,上课不拖堂。理由是课间只有十分钟,被老师占去几分钟后,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哪还能自由活动,只有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第二条,听到同学犯错误时,我不会发脾气,会耐心地听听他的解释。理由是老师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也会冤枉好人。我还表示如果违反了规定,我愿意以给大家讲精彩的故事作为惩罚。我的表现赢得了孩子们热情的掌声。
从此以后,《温馨班规》成了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学生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我们班的纪律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当校长亲自把市级文明班级的证书颁发给我们班时,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激动得又蹦又跳。
时光飞逝,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体会到了和学生成为“铁哥们”的快乐,并真正理解了魏书生老师的那句话,“平等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愿所有师生都能平等对话,真诚交流,用心沟通,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精神之旅!
二七区幸福路小学 朱莉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在不断地诉说,他在说什么没有人听得到,因为根本没有人关注他,周围充斥的是大人的手机声、对话声、摇滚音乐声……最后,孩子终于精疲力竭,不想再说了——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行字:为什么大人们不肯听我说呢?这则广告给我的触动很大,也让我再次想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放下架子,用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我们应该抹去头上知识权威的光环,用一颗平等、真诚的爱心去与学生交往,你就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从教十几年来,每当学生们评价他们和我的关系时,经常会用 “铁”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的无话不谈、亲密无间。这样的评价令我欣慰,但我也深深明白这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许多难忘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初登讲台时,我满怀热情和自信。一直以朗读水平较高而自豪的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范读。记得那天讲完课后,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个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可别生气,其实平时您的普通话很标准,但是昨天讲《观潮》这课时,您却读错了一个字音,把隆隆的隆字读成了第一声,真的,我已经查过字典了。别担心,我会为您保守秘密的。”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辩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放下了师长的架子,公开了学生纸条上写的内容,纠正了上次的误读并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先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听我再读课文,找出我读错的字。”这次,我读得特别认真,终于,那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学生”激动不已。我还告诉大家,我真诚地接受他们的批评,也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大胆向我质疑,帮助我改正自己的不足。
此后,我讲课时总感觉如履薄冰。每次上课前必先下一番大功夫,生怕被学生挑出毛病。渐渐地,那种尴尬越来越少了。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们说我“坦诚,没有架子,值得信任”。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堂课学生都学得特别认真,因为他们时时想当我的“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有那么多的学生可真幸运,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会增长多少智慧呀!
渐渐的,我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进入了绿色通道,沟通再没有障碍。平等对话,彼此接纳,使我收获着理解和信任;学生也从我这里感受到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们和我成了“铁哥们”,乐于向我倾诉生活和学习上的喜与忧,也乐于和我一起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
还记得那年刚刚送走毕业班,校长找我谈话,让我接五6班,全校纪律最乱的一个班。对那个班的情况我有所耳闻,知道那些孩子很聪明、有个性,经常不服从老师的管理。我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锻炼。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我决定先从立规矩入手。我与学生交流时了解到,这个班以前一直有班规,而且内容非常具体,可是一些学生认为那是老师制定的,是专门用来对付学生的,所以有抵触情绪,经常“明知故犯”。我恍然大悟,看来,孩子们需要被尊重,并不是他们不愿意遵守规则,关键在于如何制定规则。于是,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民主的方式自己制定班规。在那节以《我的班规我作主》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学生们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共同制定了班规,他们还给班规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温馨班规》。在我向大家询问还有什么修改意见时,班上最调皮的小林开口了:“老师,班规中可以制定约束老师的内容吗?”一句话提醒了我,对呀!我怎么忘了自己呢?我连忙回答:“当然可以!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也应该遵循共同的规则!”我的话让课堂一片沸腾。接下来,我也给我自己制定了规则,第一条,上课不拖堂。理由是课间只有十分钟,被老师占去几分钟后,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哪还能自由活动,只有劳逸结合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第二条,听到同学犯错误时,我不会发脾气,会耐心地听听他的解释。理由是老师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也会冤枉好人。我还表示如果违反了规定,我愿意以给大家讲精彩的故事作为惩罚。我的表现赢得了孩子们热情的掌声。
从此以后,《温馨班规》成了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学生们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我们班的纪律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当校长亲自把市级文明班级的证书颁发给我们班时,孩子们围在我的身边,激动得又蹦又跳。
时光飞逝,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体会到了和学生成为“铁哥们”的快乐,并真正理解了魏书生老师的那句话,“平等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愿所有师生都能平等对话,真诚交流,用心沟通,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精神之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