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考走过30年 老知青靠自考评上副高职称

今年,是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30年来,全省已开设121个专业(49个专科、72个本科),在籍考生达到48.7万人。全省累计有900多万人次参加自学考试,共有45万人获得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

  在大学文凭日益普及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关注自考?是否还有人会因为自考而改变人生?12月29日,辽宁省召开纪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座谈会。作为全国最早实行自学考试制度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辽宁省自考30年历程“书卷”,深深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

  80年代自考生

  初中没毕业的老知青也评上了“副高”

  代表人物:刘阿姨,60岁,1983年开始自学考试,退休时是部门主任,副高职称。

  “我是六八届知青,初中一年级就下乡了,没学多少文化知识。1983年,单位十多名老知青一起报名参加了自考。为啥?因为在机关工作,没文凭不行,连职称都评不了。”刘阿姨说。

  “那时候,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回家吃完饭,就开始复习。周日也不休息,把5岁的女儿放在奶奶家,我就和同志一起到单位复习,学得特别认真。”刘阿姨说,发成绩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去看,就派一个人去看,可喜的是大部分人都能考过。“最后不好过的几科,我也经常考57分、58分。所以,也曾经放弃了一年多,就不想学了。就这样,前前后后学了将近五年才毕业。”刘阿姨说,单位同志中确实有几个人放弃了,没学下来,后来又十分后悔。但是,她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后来,我评上了副高职称。”刘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画外音】省招考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省的自学考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981—1988年是第一阶段,这是自学考试的基本制度在探索中形成的阶段。

  从1981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在全国率先组织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点,随后在全国推广。这个阶段在职成人考生占88%以上。1988年,国务院颁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考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权威的界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90年代自考生

  “大学漏”挑战“高难”考试重拾自信

  代表人物:丽萍,41岁,银行职员,1991年开始自学考试。

  丽萍从小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出色。直到高三,她迷上了琼瑶,把大把时间用来看琼瑶小说,成绩不断下滑,最后高考失利。参军后,高中毕业的丽萍在同龄人中同样出类拔萃。“可是,当时的我非常自卑。我需要挑战‘高难’考试来证明自己。”丽萍告诉记者,全国统考的自考,让她看到了希望。“我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奋发的,十多门功课,没有任何复习材料,就是看书,许多一起考试的人慢慢都放弃了,说是太难。而我考一门过一门,而且平均分达到85分。”丽萍说,“自考的成功,让我增强了自信心,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画外音】省招考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989—1998年是第二阶段,这是自学考试大发展并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应考对象年龄明显下降,非在职人员明显增加,考前学历明显提高,其中高中以上学历占70%—80%。这个时期,自学考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社会矛盾。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纳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

  00年代自考生

  多学一个专业,更多就业选择

  代表人物:小柳,32岁,外企白领,大学期间选择报考自考修第二学位。1999年开始自学考试。

  从小学到大学,小柳都是班里的优等生。大学期间,每年拿奖学金的她,又自学了英语第二学位。“我超级喜欢英语,那时候希望未来的工作既能用到本科学的新闻专业,又能用到自考的英语专业。”现在,在某外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她告诉记者,“大学本科专业没用上,我是凭着英语专业的文凭拿到这个工作机会的。”

  【画外音】省招考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之后为第三个阶段,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应考者90%以上是高职在校生或者是参加全日制助学的学生。近五年来,辽宁省自学考试每年保持在22万人次左右,每年报考50万科次。(记者 封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