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册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第七~~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参考答案

  (第七~~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自我教育:是指个体为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进行的思想修养、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等活动。

  3、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4、课外教育: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德育的意义。

  答:学校德育具有以下意义:

  (1)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

  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受一定社会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巩固、继承和发展服务。因此,德育是古往今来的任何社会所必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所必需。

  (2)学校德育对学校自身工作的意义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进行并加强学校德育,是全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

  (3)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成长的意义

  青少年是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学校德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必需。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

  答: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也可以说道德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3)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3)法制教育(4)社会公德教育(5)劳动教育(6)健康心理品质教育(7)人生观教育(8)科学世界观教育(9)社会主义教育

  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答: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1)现实性和方向性相结合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5、简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答: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1)教学 (2)班集体 (3)各项课外和校外活动

  (4)团队工作 (5)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

  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1)说理教育法 (2)心理咨询法 (3)榜样示范法 (4)实际锻炼法

  (5)陶冶教育法 (6)自我修养法 (7)品德评价法

  6、简述课外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答:课外教育的主要作用是:

  (1)课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课外教育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3)课外教育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

  (4)课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课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配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7、简述课外教育的内容。

  答:课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

  (4)文化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答: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有:

  (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促使本班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其艰苦朴素的思想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和了解学生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4)组织班集体活动

  (5)做好校内外的协调工作 (6)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7)作好班主作工作计划与总结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说明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答:知行统一是衡量思想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等观念体系的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以及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评价。

  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在思想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时,对一定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即思想道德意志,是指人的内部思想道德意向向外部稳定行为转化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时的顽强不懈的努力。

  行,即思想道德行为,是人思想、道德意识的外在表现。

  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1)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知、情、意、行等要素各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知、情、意、行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每一个要素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要素的影响,每一要素各自又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要素的功能。

  (3)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心理要素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思想品德的有效形成和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即思想品德行为的两重性)的产生。

  (4)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都是不可缺少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5)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既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具体做法是:

  a、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b、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c、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

  d、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来看,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本。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德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判断人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晓理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

  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和规范付诸实践,并使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第二,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学生懂得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品质,激发他们这方面修养的动机和积极性。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第三,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甚至是所有的教育)产生虚假感。同时在衡量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分析他们知和行的发展状况,了解和发现他们言行之间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以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答:说理法是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要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注意:

  (1)说理要有民主性

  a、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

  b、给学生留有理解、思考的时间和余地;

  c、说理时教育者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d、对一时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要启发引导;

  e、对不同的意见可以通过讨论、调查、参观等各种形式来统一思想。

  (2)说理要有针对性

  a、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b、针对性不仅是对缺点错误而言,也针对优点和长处。针对优点和长处,可使受教育者受到鼓励,针对缺点或问题,可使其得以省悟。

  (3)说理要有真实性

  a、要善于把理论变成学生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实,使学生体验到“理”的普遍意义;

  b、只注意联系实际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难以真正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刻印象,还有可能把它束之高阁。

  (4)说理要有真实性

  理论的魅力,不只在于它的科学抽象,还在于它能借肋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和人的情感等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这是说理中不可忽视的。

  例如:请同学们参照课本自行举例。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 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

  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2: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3: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 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4: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5: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参考答案

  (第九章~~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师: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人。狭义的教师特指学校教师,是指学校中以培养人为职业,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其智力和体力的人。

  2、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所长者对其子女与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3、社区教育:是指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4、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角色。

  答: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知识的传授者 (2)学习的促进者 (3)模范公民 (4)学生的管理者

  (5)父母的代理人 (6)学生的朋友 (7)心理治疗者(8)教育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的任务。

  答:教师的任务包括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两方面。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a、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b、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c、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d、教师要展开教育科研

  3、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答:教师的权利包括以下几点: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根据我国的《教师法》,教师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答: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 (2)职业道德素养 (3)科学文化素养

  (4)教育理论素养 (5)教育能力素养

  5、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先导性 (2)感染性 (3)权威性

  (4)针对性 (5)终身性 (6)个别性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

  (1)全面施教 (2)民主平等 (3)以身作则

  (4)爱严相济 (5)要求一致

  6、社区教育的作用和特点。

  答:社区教育的作用有:

  (1)协调育人 (2)环境优化 (3)组织协调 (4)监督管理

  社区教育的特点有:

  (1)开放性 (2)广泛性 (3)多样性 (4)补偿性 (5)融合性

  7、学校教育的特点。

  答:学校教育的特点有: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

  (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8、简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形式。

  答: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意义是:

  (1)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2)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3)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1)互相访问 (2)通讯联系 (3)家长会和家长学校 (4)教育讲座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认识。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劳动决不仅是上完课了事,他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其教育应尽可能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身处社会之中,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种正面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并立足学生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各自具有其特殊性,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现实的教育基础。他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不尽相同的方法、途径,确保每位学生不断发展,使其成为具有丰满个性的社会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立足现实,不断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不断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在教育中,会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事,要求教师必须随机应变,化不利为有利。

  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教师必须是富有创造性的人,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

  教师的教育影响是伴随着学生成生的。个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教育或许时间不长,但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则可能是终生的,而教师群体的劳动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要通过示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串于教育的全过程。他必须用内化了的知识、品德、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将自己作为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在课内、课外、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保持一致。

  例如:请参考教材自行举例说明。

  2、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答: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我国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在对事业、对工作、对学生和对集体等方面。

  对事业:忠诚热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应自觉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这一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育事业中追寻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

  对工作:精益求精。教师应以严格的工作标准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时刻要想着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育任务。

  对学生:真心热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沟通师生的感情桥梁。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人。爱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

  对教师:团结协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应以集体协作精神,团结互助,形成坚强的教师集体。应避免教师间的相互扯皮和推诿。正确处理好劳动成果的个体性和集体性的关系,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努力树立教师集体的威信,并不断推动这一集体的完善。

  例如:请参考教材自行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

  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

  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

  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

  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上一篇2013-09-26
下一篇 2013-09-30